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5号 07点 阅读 10512 评论9 点赞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培养阳光少年守住孩子心理健康防线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一)学习感言 赵妙娟
每年暑假,由教育部关工委牵头主办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备受关注。自202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期,通过众多平台同步播出,累计收视达1.5亿人次,足见广大家长、教师对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的渴求,也凸显出该公开课对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5年,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响应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教育部关工委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再度携手,精心推出“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共十讲,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筑牢根基,为孩子健康成长全方位护航。 闵行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迅速行动,通过多种渠道转发,将其作为“五老”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家长学校的重要资源,引发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提升育人实效。利用双休日两天,我学习并整理了来自闵行区中小幼学生50位家长的感言,(张晋浩、邓冉、黄英姿、丁奕恒、丁祤茗、姚籽芮、胡楚宁、于清瑶、管锦希、吴悠、吴德楷、朱铠祺、祝洁雅、陈漫妍、张琪玥、余紫菲、施语涵、熊珉宸、王艺程、李卓鸿、钱唤希、吴静弈、李奕恺、谷子豪、侍含英、李嘉欣、王澍也、邢君联、诸昀灏、陈旭尧、刘靖轩、王尹、黄灏明、姚恺睿、朱悠南、宋恩霖、万鸿杰、黄梓炎、钱瑞雅、李昱轩、李依冉、周乐妍、潘卓石、胡乐、周依樊、吴屹欣、蒋沐轩、张家嫣、张晓)。 下面分享我与家长参与第一讲“培养阳光少年 守住孩子心理健康防线”的学习体会。(第一讲于 2025 年 7 月 11 日(周五)17:00 准时播出。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雨认知科学教授彭凯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共同主讲)
一、专家精要观点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 彭凯平教授追踪全国三百多所中小学、四十二万学生样本后发现,不少孩子存在“四无”现象:学习无动力、对真实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且对网络兴趣远超现实生活。同时,家长“躺平”或“过卷”的极端态度,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显著。
(二)识别孩子心理状态 当孩子心理亚健康时,行为和情绪会突变,社交退缩,言语常表绝望,行动能力和活力下降;而心态积极的孩子有积极行动、流露爱意、具自我效能感,对未来充满憧憬,是有温度、有头脑、有责任心、有行动力的阳光少年。
(三)培养阳光少年之法 家长教育孩子时应共同成长,感同身受参与孩子发展;学会智慧沟通,注重方式方法;营造家庭仪式感,让孩子体验成长愉悦;赋权给孩子,放手让其做事;适当展示自身弱势,引导孩子与困难和谐相处。
(四)预防心理亚健康策略 孩子心理健康需早建设。家长可引导孩子用“八正法”(呼吸、闻香、身体触摸、运动、专念、倾诉交流、迪香式微笑和福流)管理情绪,回归平静幸福;注重沟通和行为习惯养成,多表达内心感受;重视孩子文化观、价值观形成;赢得孩子信任,鼓励孩子自我肯定。
二、学习后的反思与践行 (一)反思过往教育误区 家长意识到,曾经过度聚焦孩子学习成绩,大量时间花在督促学习、报辅导班,却忽略孩子内心需求,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失、产生抵触。同时,家长们还反思到,过往教育存在说教、批评指责过多,倾听和尊重不足,过于功利化等问题,只看重学业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沟通上,缺乏耐心与方法,习惯批评指责,致使亲子关系疏远,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心理状态。
(二)重视心理健康的紧迫性 专家揭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如“四无”现象,令人担忧。数字化时代,网络易让孩子沉迷,家长若不引导,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家庭环境影响也不容小觑,极端教育方式给孩子施压,危害身心健康。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是人生成长关键,不仅影响当下情绪、学习和人际交往,更关乎未来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必须调整教育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积极践行科学教育方法 1.加强沟通交流:家长要改变沟通方式,每天抽时间交流倾听,倾听孩子学校生活,遇到问题给予鼓励支持,帮其分析解决,让孩子逐渐愿意分享心事,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们也认识到要多鼓励肯定孩子,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走进孩子内心。
2.注重情绪管理:引导孩子用“八正法”调节情绪,孩子心情低落时,陪他做深呼吸、运动或听音乐,鼓励表达内心感受。家长们也意识到要做好自身情绪管理,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耐心倾听、共情理解,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
3.培养独立能力:家长要赋权孩子,让其做力所能及之事,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完成任务及时肯定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与责任感。
4.注重陪伴质量与家庭仪式感:家长们表示要放下手机和工作,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游戏、阅读、运动,分享生活点滴,同时通过家庭聚餐、生日庆祝、电影之夜、旅行等仪式感活动,给孩子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感受家庭温暖,增进家庭成员感情,让孩子体验成长愉悦,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公开课让我们深知家校社协同育人至关重要。学校是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老师能给予专业指导;社会提供广阔实践空间和丰富教育资源;家长则要积极与学校、社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携手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守护孩子美好未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培养阳光少年,守住孩子心理健康防线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持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教育水平,运用科学方法,与学校、社会紧密合作,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茁壮成长为新时代阳光少年!
|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