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2号 16点 阅读 3759 评论1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7月11日上午,由上海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指导,杨浦区多部门协同组织的筑“老好”愿景、圆“老好”生活——“十五五”规划养老发展专题人民建议征集市民圆桌会在杨浦区江浦街道辽源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养老机构、基层居委、医院、学校、企业和公益组织等领域的近20名市民代表参加。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蕊作总结讲话。市民政局副局长娄国剑,市信访办副主任祁克萍,杨浦区副区长于洋等出席会议。
活动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五个议题,参与的市民代表积极为上海未来五年的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建言献策。
73岁的市民代表罗克平退休后,两次参加沪疆“银龄行动”赴喀什地区扶贫攻坚,先后荣获了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百姓学习之星”、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获奖者代表等荣誉称号。他在参与建言献策的工作中,有多条关于老年工作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他提出的《关于建立上海“老专家智库”的建议》被直接吸纳写进了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上海建立“养老顾问”制度》的建议荣获了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
罗克平的发言围绕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老有所学”的话题展开。他建议:一是要在各街镇加快全面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阵地,组织开展多层次的丰富生动的老年学习活动,注重提高老年人对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的适应和运用,助力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二是当前社会上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投资诈骗等违法犯罪频发,不少老年人的终身积蓄被骗,令人痛心。我们应积极开展法律教育和法律咨询下基层、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和普及老年人维权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上海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家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些“金点子”既体现了市民对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的深入思考,也展现了全民参与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