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1号 14点 阅读 1649 评论0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我家水泥场地上,有一坨稻田泥,俗称稻伴泥,不知是否这样写。它高低不到十五厘米,宽度不到二十厘米,大概七八斤左右。这普通的一坨泥,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二月份时,为了给花园添点泥土,我到镇外农田里,用塑料桶运回一块块泥,那是去冬拖拉机翻耕的泥块,敲碎放入花园里,还剩下一块,也是这坨泥,打算让它自然碎了再派用场,可五个月过去了,风吹雨淋,寒冷酷热,这坨泥风采依旧,没有明显冲刷的痕迹,也没有裂痕。我发了一张照片,试问什么原因?有的说泥土有问题,还有开玩笑说:泥块中有钢筋。有的说:石头分化成沙子,泥块凝结成石块,大自然又一奇观。
我对隔壁邻居老姚说起。老姚七十多岁,担任几十年生产队长,人称姚队长。他说现在的泥是这样的,你没有到田里劳动,感到奇怪,他的田地流转给了大农户,还有一点零星土地种种。说起原因,他说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几天对播种不久的秧苗打药水,路旁的毛豆,飘到一点点药水,就会枯死,田里青蛙什么都死了,药毒性厉害呀!”“播种后应该要耘稻,拔除杂草,现在只在放水时,在进水口放药水,杂草就清理完了。”“以前挑猪榭河泥浇地施肥,现在就用化学肥料,不要说大农户承包种地,只顾眼前,自承包到户之后大家都贪图省力方便。”“三四十年了,将来土地硬化还会更严重,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吗?环境越来越差。”
说起环境,前几天到哥哥家去,一路上绿树成荫,路旁百花齐放,一个美字。到了哥哥家,屋前屋后一片稻田,郁郁葱葱,白鹭翩翩起舞,但听不见“蛙声一片”。碰到一个捕黄鳝的熟人,他说黄鳝要断种了。想到这坨泥,还要有看不见的环境意识。
我们不敬重泥土,它在慢慢地丧失生命,记得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土壤专家说:“几百年形成的东北黑土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我们的土地呢?越来越硬化而失去生命力。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