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8号 04点 阅读 6618 评论0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俞富章)
桂林之游的行程中有遇龙河竹筏漂流。
遇龙河有传说,说这里可以遇到龙;传说终究是传说,到这里,龙是无缘遇到的,但有缘与竹筏相遇,也是挺好的。 这个项目七年前首次到桂林时也有,有关体验记忆犹新。记得当年导游说这个项目属于“扶贫项目”,是帮助遇龙河两岸百姓脱贫、支持遇龙河地区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那天到遇龙河时,遇上雨天,且气温较低,身穿雨衣的我及我的朋友,坐在竹筏上,漂流于风雨之中,听着竹筏的撑篙人有关他的家庭状况的介绍,那位刚40岁的农民说他从有记忆开始家里的生活一直过得十分艰难;自从遇龙河有了竹筏漂流,他在这里做了撑篙人,家里才得以脱贫,日子开始好转。那一刻,我感觉到遇龙河坐竹筏的人,都是来对了,坐一次竹筏,也是一次善行,一分贡献。遇龙河人是真诚欢迎远方的客人的。
这次再到遇龙河,想到七年前的情景,心中竟然又生出了些许感慨,真希望遇龙河两岸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万景码头。万景码头是遇龙河景区竹筏漂游的休闲漂综合性码头,位于遇龙河下游、十里画廊景区中段。与我上次来遇龙河乘坐竹筏时不是同一个码头。记得上次乘坐竹筏前,冒雨穿过了一个村庄,竹筏漂流时,沿遇龙河两岸,可以看到不少村庄,而在万景码头河岸边,没见到村庄,仅在对岸的山脚下,看见有些零星村宅。
万景码头的停车场上车辆不多,入口处也不见排队的游客,表明游人并不多。
遇龙河里停了不少竹筏,都是比较宽大的竹筏。七年前我乘的竹筏,是一种小型竹筏,竹筏上只有两只位子,就供两个人坐。一张竹筏,一位撑篙人,两名游客。撑篙人篙落竹筏行,出发了。还有点像竹排的样子。这次乘坐的竹筏,按规定每只竹筏可乘至多8名游客。我们团分乘三只竹筏,我们那一只竹筏乘了5位乘客。
撑篙人是一位中年女性。只见她将竹篙举起,又往河中撑下去,竹筏便漂流起来。河面水流平缓,坐在竹筏上,并无刺激,而且因为坐的人较多,倒没有坐竹筏的感觉,仿佛坐在一只摆渡船上。
坐在竹筏上,与撑篙人交流,问她忙得如何收入如何?她说,在万景码头集中了192名撑篙人,每天排队轮流撑篙。旅游旺季,稍微忙些,收入也多点。这段时间来遇龙河的游客不多,加上又到雨季,游客更少了,游客一少,收入也就少了。她上午排队等游客,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12点才轮到一次;下午继续排队,直到我们这批游客到,又轮到一次,已经是四点了。撑一次50元,一天撑两次,就挣到100元。问她家住得远不远,回答说不远就在附近。这比七年前给我们撑竹筏的那位男子要省力些,那位男子每天骑自行车单程要40分钟。
这次体验的竹筏漂流,行程较短,全程只有半小时,仿佛就在码头的河面上转悠。这实在算不上漂流。七年前体验的竹筏漂流,一直漂出去,而且还有湍急的水流,新鲜刺激,边漂流边还看风景,还看到了鹚鸪捉鱼的情景,全程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那样才算得上漂流呢。远道而来的游客,只为坐一趟摆渡一样的竹筏,既无漂流的刺激,也无水中行的奇趣,但想到这行程或许依然与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也就释然了。
不过,一些喜欢拍照的游客依然兴致盎然。与我们乘同一竹筏的来自西安的两名女子,年龄应该五十开外了。她俩乘上竹筏后就开始拍照,期间还借用撑篙人的竹篙扮演撑篙人,摆出各种姿态,先是拍照,后是拍短视频,半个小时的竹筏体验,忙得不亦乐乎!看她俩的样子,这次的遇龙河竹筏体验,是快乐满意的。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