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7号 09点 阅读 2867 评论0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节日荟萃】“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秦文明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法定节日的抗日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
“七七”卢沟桥事变地点在北平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的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迅即包围宛平县城,凌晨4时50分,日军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打响攻城第一枪,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伤亡2000余人,北平沦陷。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横跨永定河之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始建于金代,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这座桥因其精美的石狮雕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在1937年的那个夜晚,它却成为了中日两国冲突的焦点。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和地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记忆坐标。它不仅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象征,对于塑造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在庐山谈话中表示“如果战争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事实说明,“七七”事变的炮火点燃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也警醒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应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的最前线”;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中共代表提议,以此《宣言》作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并由国民党公开发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继续谈判。蒋介石宣布承认陕甘宁边区,但在红军改编方面尚有分歧。
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第五次谈判,将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展积极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阶层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全面高涨起来。北平、上海、武汉等几个大城市为中心的工人抗日救亡运动首先开展,北平工人联合会率先携带慰问品慰问29军受伤官兵,组织工人救护队到前方救护伤员。长辛店工人在民先队员带动下到卢沟桥担任救护工作,并协助赶筑防御工事。日商亚细亚丝业工厂工人不断离厂,以示抗议;沪西公大三厂工人因平津失陷而离厂达2000人。农民救亡运动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北方农村兴起。在河北地区,数月之内,农救会发展到45县60万会员。翌年春,上海成立工人救亡协会,京沪、沪杭等线铁路工人建立了抗敌协会、车上服务团组织。随着日寇进攻,战线不断拉长,各地各界妇女组织各种战地服务团。在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各界开展救亡运动的同时,文教界、工商界、宗教界等也都开展了。
“七七事变”引起国际关系的重大改变,改变了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使得法西斯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日德意三国建立起法西斯同盟,致使三个战争策源地连成一个整体;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与西方反法西斯战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场。
“七七事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中国作为东方战场的主力军,由国民党组成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组成的敌后战场团结一致,粉碎了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大地打乱了侵略者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超出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性质。“七七事变”开辟的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中国设立“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纪念日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目的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对“七七事变”的纪念,首先是为了镌刻那段人类历史上难以磨灭的记忆,更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敲响警钟,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七七”警钟,为中国而鸣,更为世界而鸣!
(编辑:月浦镇关工委 金齐璐)
信纸作者:黑土恋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