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观话剧《大清相国》有感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6号 05点 阅读 10089 评论0 点赞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真正的廉洁不是口号,而是“心贼是罪孽之本”的自我警醒;

真正的担当不是权谋,而是“但求方寸无诸恶”的赤子情怀。

 

 

 

 

  7月2日下午,我与春申晚霞网宣团的同仁们一同走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艺术剧院一楼第一排,融入了一场跨越三百年的精神对话。

  我们的思绪随着音乐一起流淌,

  我们的想像随着剧情一起飞翔。

  我们的心跳随着布景的开闭一同翻滚,

  我们的泪花随着演员的悲喜一同洒落。

  当舞台上“大清相国”四字随着音乐缓缓垂落,陈廷敬的孤独身影与挚友郑恒临终前的“我本高洁”相互映照。在一阵阵掌声中,既有对历史的敬畏,更有对现实的深思。

 

 

 

 

  话剧以顺治十五年科举盛事为起点,将山西才子陈廷敬的宦海浮沉铺陈开来。这位被康熙赞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名臣,在编剧洪靖惠的笔下褪去了史书的刻板,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之人”。他与赫舍里月媛的三段情感戏,从定情盟誓到诀别毁誓,将文人的风骨与政治家的无奈交织成网。当刘鹏饰演的陈廷敬在舞台上说出“但求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时,台下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叹息——这不仅是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共情,更是对“初心”二字的集体叩问。

 

 

 

 

  导演王晓鹰巧妙运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科考舞弊、库银亏空等历史案件编织成剧。特别是张汧贪腐案中,陈廷敬在法理与情义间的挣扎,通过舞美设计的冷色调灯光和演员顾鑫颤抖的双手,将人性的复杂与抉择的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化的处理,让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照进现实,让观众在历史的镜像中照见自己。

 

 

 

 

  剧中最震撼的情节,当属陈廷敬与三位结拜兄弟的命运对比。张汧从“共斗虎狼”的热血青年沦为索额图的附庸,高士奇在权术博弈中丧失本心,郑恒因贪腐被斩前写下“我本高洁”的书艺大幅。这些鲜活的人物,恰似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权力诱惑下人性的嬗变。当饰演郑恒的王俊东在舞台上挥毫这四字的那一刻,墨汁在宣纸上浸染开来,仿佛将三百年的血泪都浸透其中。

 

 

 

 

  陈廷敬的“等”“稳”“狠”三字诀言,不再是简单的生存法则,而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密码。

  他在索尼府前的“等”,是勇于蛰伏的韬光养晦;

  他在康熙面前的“稳”,是洞察时局的政治智慧;

  他在办案肃贪的“狠”,是雷霆手段的赤子之心。

  这种将文人风骨与大智大勇熔铸一体的塑造,打破了传统清官戏的脸谱化窠臼,让观众看到一个立体的“非典清官”。

 

 

 

 

  走出剧场时,上海的晚霞正穿透安福路上梧桐树的叶隙,闪烁出亮晶晶的光芒。这部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精心打磨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现实的叩问。剧中“我本高洁”的呐喊,与春申晚霞网宣团“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使命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作为退休党员干部,我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高洁”两字始终也是丈量每一位老同志的人生标尺。

  在廉政建设的新时代语境下,陈廷敬的故事给予我们深刻启示:真正的廉洁不是口号,而是“心贼是罪孽之本”的自我警醒;真正的担当不是权谋,而是“但求方寸无诸恶”的赤子情怀。

 

 

 

 

  当舞台上的暮年陈廷敬独捧书卷时,那盏孤灯不仅照亮了历史的暗角,更照亮了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初心。谢幕时,我注意到身边的老同志们眼中闪烁的泪光。这泪光里,有对陈廷敬孤独坚守的感动,更有对新时代廉政建设的期许。正如剧中康熙所言:“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人生的“相国”,以高洁为笔,以忠诚为墨,在时代的长卷上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篇章。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