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夕阳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周游上海——藏于沪上的江南秘境:蓬莱公园的时光故事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6号 04点 阅读 4188 评论1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范亦铮)

 

藏于沪上的

江南秘境

蓬莱公园

的时光故事

在上海这座钢铁森林里,总有一些角落藏着旧时光的温柔。黄浦区南车站路350号,有座被梧桐树环抱的蓬莱公园,像一块被岁月打磨的碧玉,静静散发着江南园林特有的婉约气质。这里没有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没有外滩的熙攘人潮,却藏着让老上海人念念不忘的烟火诗意。

 

 


故事要从1953年说起。那一年,上海市政府把“八一三”战火后的大同中学废墟改造成公园,取名“蓬莱”,暗合“海上有仙山”的传说。7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焦土,如今却成了市民心中的桃花源。老人们说,当年种下的梧桐树苗,如今已亭亭如盖,遮住了半城风雨。

 

 

推开公园铁门,仿佛踏入了一幅水墨长卷。园中最醒目的当属那座八米高的假山,由70年代“深挖洞”时期留下的黄土堆砌而成。山间小径蜿蜒,青苔斑驳的石阶上,银杏与青桐交错生长,春天嫩芽初绽时,整座山便笼在淡绿色的薄雾里。山顶的观景亭曾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圣地,如今常有三五老人在此对弈。

 

 

 

 

池塘是公园的灵魂。夏日睡莲盛开时,粉白花瓣浮在水面,像是谁遗落的珠玉。绕池而建的三曲桥上,总有人驻足拍照。桥东的绿琉璃瓦水榭最是精巧,檐角飞翘如燕尾,内设石桌石凳,曾是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的场所。如今仍有老先生在此临摹碑帖,墨香混着荷香,在空气中氤氲成诗。

 

若说园林是公园的骨相,石雕便是它的魂魄。园中那条被称作“狮道”的中央大道,两侧蹲坐着75尊明清石兽。这些从民间收集来的石狮、石虎、石象,有的眼含笑意,有的怒目圆睁,最惹人爱的是那尊石麒麟,卷毛蓬松如狮,尾巴却秃得利落,据说是清道光年间广福寺的遗物。孩子们总爱围着它数鳞片,数着数着就忘了时间。

转角处,一堵古色古香的宣传廊藏着文化密码。这处“壶中天地”长廊,青砖黛瓦间嵌着木雕花格,廊下陈列着“暗八仙”石雕——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这些道光年间的老物件,原是方浜路广福寺的镇寺之宝。老人们说,抚摸这些石雕能沾福气,于是总有人驻足摩挲,指尖的温度仿佛能唤醒沉睡的时光。

 

 

 

春日的蓬莱公园,是梅花编织的梦境。40余株古梅分布在园中各处,宫粉梅娇俏如少女,朱砂梅艳丽似晚霞。最妙的是那株垂枝梅,枝条低垂如绿瀑,花瓣飘落时,仿佛下起粉色的雪。摄影爱好者们举着长枪短炮,试图定格这稍纵即逝的美,而园丁们早已备好竹帚,将落英扫作花堆,供游人赏玩。

 

 

 

 

 

这里的生活气,是公园最动人的注脚。清晨五点,太极拳爱好者们准时出现在林间空地,白袍翻飞如鹤舞。午后湖边,象棋摊子支起,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争论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傍晚的儿童乐园,旋转木马载着欢笑转个不停,碰碰车相撞时溅起的,是童年最灿烂的火花。

 

 

 

 

美食也是公园记忆的一部分。北门旁的老茶馆,搪瓷缸里泡着碧螺春,瓜子壳在竹匾里堆成小山。南门外的馄饨摊,老板娘包馄饨的手速快得能带出残影,皮薄馅大的荠菜馄饨,汤头里飘着蛋皮丝和紫菜,是几代人忘不掉的味道。

 

 


 

70年时光流转,蓬莱公园始终是上海人的精神原乡。它不争不抢,用一池碧水、几座假山、满园绿意,在喧嚣都市中辟出一方净土。下次来上海,不妨拐进这条梧桐掩映的小路,或许你也能在这里,听见时光的脚步,慢了下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驰芩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6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6人点赞

本文作者

茸城夕阳红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同泰2025-07-06 05:20:54

    蓬莱区蓬莱公园是我小辰光和小朋友们白相的好地方,记得一年夏天我们去偷采小小的太阳花————

    举报

    茸城夕阳红 同泰老师小辰光和小朋友们白相的好地方记得好清楚。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