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7号 06点 阅读 6130 评论11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寻赵姓之源 探赵州之魂
——石家庄自由行随笔之十二
我在石家庄自由行之前,看过一个名叫《赵县名字的由来离不开“神秘马车夫”》的小视频。因此,我很想去赵县的赵州博物馆参观,了解自己赵姓起源的相关历史知识。
当我从赵县县城的柏林禅寺出来以后,却找不到预先确定的赵州博物馆所在地的方向,就扬招了出租车。想不到出租车司机也不知道博物馆在什么地方。只见他马上联系了出租车服务台,才得知博物馆的具体位置。原来赵州博物馆已经搬到了老县城以外,新建的赵州城市综合馆。
赵县,这座位于华北平原的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映入我眼帘的赵州城市综合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赵州城市综合馆”几个绿色繁体大字醒目而富有韵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吸引着我快步走进馆内。
进入设在二楼的赵州博物馆,“天下赵州”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周围配以精美的图案,赵州桥的轮廓线条流畅,古塔的造型古朴,还有那灵动的云纹和摇曳的树木,仿佛将赵州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一方天地。
在赵州博物馆的前言部分,详细介绍了赵县的历史。赵县,古称棘蒲、平棘、 赵郡、赵州,其历史见于甲骨文记载已有三千二百余年,见于史籍记载也有两千五百余年,作为郡治、州治更是长达一千五百余年。丰富的文化遗存,如天下第一桥赵州桥、华夏第一塔以及千年古刹等,让赵县的历史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源远流长。
相传造父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位驾车能手,他技艺高超,所驾之车风驰电掣。当时,西方的徐偃王发动叛乱,周穆王急需迅速赶回周朝都城平叛。关键时刻,造父凭借精湛的驾车技术,驾驭着由八匹千里马所拉的马车,日夜兼程,一日千里,让周穆王及时赶回,成功平定了叛乱。周穆王大喜,为了嘉奖造父的功绩,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封给了他。从此,造父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称赵氏。
赵县,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赵姓紧密相连。虽然赵县并非造父最初的封地赵城,但在战国时期,赵县所在区域归属赵国。赵国是赵姓族人建立的强大国家,赵姓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繁衍壮大,逐渐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姓氏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县见证了赵姓家族的兴衰荣辱。赵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经行政区域的变革,名称也几经更迭,但“赵”这一标志始终未曾褪色。在漫长的岁月里,赵姓族人在赵县这片土地上,从事农耕、商贸、文化传承等活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为赵县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博物馆中还展示了许多与赵姓相关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一些古老的族谱,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赵姓家族的世系传承,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故事。还有一些带有赵姓标志的青铜器、瓷器等文物,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赵姓文化传承的载体。透过这些文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赵姓族人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除了赵姓起源,博物馆还全方位展示了赵县的历史文化。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到手工业的发展,从文学艺术的繁荣到宗教文化的传播,每一个展区都让我对赵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赵州桥的模型展示和详细介绍,让我对这座世界闻名的古桥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赵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
赵县,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书写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而赵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延续着它的辉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探寻、去传承、去发展。
雪花梨是赵县的特产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