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东方明珠”参观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2号 05点 阅读 10073 评论0 点赞6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东方明珠”的全称是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自1994年建成以来,经历了从单一发射观光塔到城市文旅综合体的深度转型。当年虽然去过,印象已经模糊。近年来,看到东方明珠高塔的灯光秀,看到东方明珠广场的大活动,渐渐地又萌生了再去一次的念想。从莘庄乘地铁1号线至人民广场站,转2号线在陆家嘴站出。东方明珠刺破云天的气势与远眺相望的感受截然不同。三根直插青天的立柱,三颗自下而上的圆球,仰视的透视效果,让人感到呼吸急促,神经紧绷,涌起强烈的兴奋感。但这种状态,瞬间被游人拍照,孩童追逐,白鸽飞翔的气氛所击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期待着快快踏入这场向往已久的观光之旅。

 

 

 

 

  “三球”是东方明珠最具标志性的特征。自下而上分别为大球、中球和小球,也叫下球、上球和太空舱。“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造型,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与现代建筑美学。

 

 

 

 

  高速电梯每秒七米,导览小姐娓娓介绍。一会儿,我已置身263米高的中球主观光层,360度的视野壮阔全景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眼前。

俯瞰四方,历史与未来在此交叠。外滩万国建筑群矗立江岸,哥特式尖顶和巴洛克浮雕在阳光下泛着历史的厚重光泽。陆家嘴摩天楼群拔地而起,金茂大厦的塔冠、环球金融中心的风洞和上海中心大厦的螺旋轮廓反射着未来的璀璨天光。老城厢石库门与新城区摩天楼犬牙交错,高架路网如银链纵横延展,绿地公园似翡翠点缀其间,共同勾勒出上海古今共生的城市风貌。在此地闲庭停步,一定能清晰感受到魔都上海跳动的脉搏,一定能深深体会到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那种震撼与自豪,油然而生,升腾而起。

 

 

 

 

  沿着旋转楼梯下行,便来到259米高度,一周回旋的全透明观光廊。这里,可以感受心跳加速,更能体验腾云驾雾。

  当脚掌触碰脚下通透的玻璃时,仿佛已经轻踩在云端。当目光投向四周壮观的影像时,仿若已经游荡于空间。恐高症让眩晕感与刺激感燃遍全身。下意识地攥紧身旁的护栏,还是感到双腿微微发软,手臂悄悄震颤。好一会儿,才稍有缓解,将注意力分散到脚下的壮美景色。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深浅交织的水流让人惊叹。阳光穿透,在玻璃地板上投下细细碎碎的光影;人群穿梭,在圆形走道间留下曼妙喜悦的欢声。这种悬浮在半空中与城市对话,这种奇妙的视角,让人对上海的现代魅力有了全新的认知。

 

 

 

  若说主观光层与全透明观光廊展现了上海的现代风貌,那么,78米大球处的“更上海环动多媒体秀”则将这座城市的未来图景呈现在眼前。当光影模拟的磁悬浮列车呼啸而过,当无人机群组成的上海地标璀璨闪耀,我仿佛穿梭在时空隧道中,触摸到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心跳,聆听着上海科技昂首阔步的足音。

 

 

 

  登顶351米的太空舱,进入以“太空主题”最高小球层。推开舱门的瞬间,冷气裹挟的金属气息扑面而来,眼前出现的是科幻电影里的星际战舰场景。此刻我忽然想起,在距离地球 400 公里的真实轨道上,我国空间站绕着蓝色星球飞驰,科研人员正透过舷窗俯瞰地球,在宇宙的幕布上书写着属于中国的航天传奇。

 

 

 

 

  当天,我还游览了位于零米层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

 

 

 

 

  在东方明珠塔的空间中,我触摸到了上海的灵魂。中球主观光的壮美与璀璨不夜城的交相辉映,通透观光廊的惊险是危楼高百尺的现代注解,环动多媒体的奇幻让银河落九天的相互映照,历史陈列馆的古朴与旧事随流水的遥相呼应。

  老城厢的砖雕与玻璃幕墙共映霞色,

  石库门的铜环与智能闸机同迎晨昏。

  我们在上海的高塔上面,站在时空交汇点,看黄浦江潮起潮落,忽然懂得 “魔都” 的真意。它让李白笔下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 有了新解 —— 当古今月光同时倾泻在明珠塔的球体上,每个瞬间都在书写让世人着迷的时代传奇。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