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6号 08点 阅读 2019 评论0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部可传承的历史文献
一部全方位展现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历史和风土的“文化地理志”——《安亭千年》,历时6年多的精打细磨,日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安亭千年》,全书358千字,以《清江汉亭 黄鸟于飞》为序,穿越千年古今,谱写了安亭特有的人文华章:这里有江海交汇,土地肥沃,是为鱼米水乡的风华;这里有河网纵横,交通便捷,绽放商业名镇的声誉;这里有降服吴淞任仁发、明文第一归有光、陶庵留碧黄淳耀,等先哲大儒、乡贤名僧、仁人志士、工商巨贾的人生足迹。
《安亭千年》,是一部展示安亭历史文化风貌的“百科全书”,分为《地理历史》和《文化风貌》两大板块,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勾连、无缝对接,引导读者在探究、追溯、回放安亭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貌的演绎中,了解、解读安亭的过往、珍爱和植耕安亭的今朝、憧憬和创新安亭的未来,在传承、发展中汲取智慧、聚集力量,开启崭新篇章,留下奋进前行的足迹。
《安亭千年》,是在安亭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根据上海市非遗传人、如今已是93岁高龄的王元昌老先生的倡议,由安亭文体中心组织“安亭民俗文化研究会”的成员,采用实地考证、文献查阅、网上搜寻、民间走访、座谈采撷等形式,将散落在安亭镇旗下的安亭、方泰、黄渡三地上具有地理、历史、文化和风貌价值的内容,为这片土地留下的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成为停留在这座千年驿亭下的后人献给古镇安亭的礼物。
浏览《地理历史》板块,“斯文安亭”,可歌可泣:我们感受了“千年来时路”的峥嵘岁月,我们领略了先辈们“遇河架桥”的辛勤劳作,我们触摸了“古寺名刹”的历史印迹,我们目睹了“民宅古建”的秀丽光彩,我们闻到了“街巷村野”的人间烟火。这里写满了先辈们的知识、智慧和劳动技能,这里显示了祖先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努力,令我们肃然起敬。
浏览《文化风貌》板块,“安亭千年”,灿烂辉煌:我们敬仰“古代楷模”,传承其光照千秋的风骨;我们致敬“近现代榜样”,褒奖其勇于开拓之精神;我们追寻“文脉渊源”,传扬其智慧和思想的精粹;我们牢记“勿忘国殇”,吟诵其不屈不挠的抗争诗篇;我们赏读“民俗民间”,在传说传承中奏响其崭新的旋律。这里的字里行间浓缩了千年古镇特有的人文气息,这里墨迹清香书写了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闪亮的时代名片。
我作为“安亭民俗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方泰是我的故乡,我的根在方泰,为《安亭千年》作文赋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在退休后,我在《嘉定教育》“往事专栏”发表了十多篇纪实性短文,将童年、少年时代的记忆用文字做了简单的梳理整合。以此为元素,我选择了最熟悉、最能写的“我出生地——陆巷”“启蒙教育地——‘老顾庙’”“暑期玩耍地——‘南北烟墩’”“高中上学地——方泰西街”和“农村务农时的最后一次上河塘开河”等为基础,并参考张鋆其先生编著的《忆方泰》《陆家巷古今》中的相关资料,撰写了10篇短文,其中《陆家巷的五大家族》《古镇陆家巷前世今生》《老顾庙》《盐铁塘琐忆》《从方泰墟到方泰社区》《方泰境内的两条大河:蕰藻浜与盐铁塘》被编入《安亭千年》。
《安亭千年》,搜寻古典今籍,采撷民间花絮,书写家乡故事,在文字与文字的链接中、在句段与句段的架构里、在文章与文章的镶嵌间,穿越古今,既传承先人的风骨,更书写上海国际汽车城的芳华,为一座古镇、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部可传承的历史文献。
(本文刊于由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又一春》杂志2025年第3期)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