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鲁光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各民族同胞的乐园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5月02号 14点 阅读 2144 评论0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各民族同胞的乐园
薛鲁光
乙巳年初春,来昆明旅游。亲戚推荐参观民族村,到过的景点不少,还是头一回听闻有“民族村”。带着好奇步入园中,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刚劲雄浑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是宽阔而平整 的人流集散广场,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组形态逼民族村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浓缩于湖光山色之中,融峻山秀水、玲珑景致和珍稀植物于园林绿化之中。
诺大景区鲜花随处可见,像我们常见的山茶花、玉兰花、杜鹃花、海棠花,还有凤仙花、龙胆花、一串红等等。它按民族村寨的特色花卉依次落座,四季常青,不愧植物王国的美誉。适遇僳僳族的"刀杆节",解说员的话甫落,一位僳僳族小伙,看上去蛮彪悍,穿着白褂子和白短裤,膝盖下裸露着,特写是一双光脚,上场表演上刀山。所谓刀山,是一根20多米高的柱子,柱子上插着一把把砍柴刀,刀刃朝天,只见小伙脱去白褂,弯下腰,手扶柱子,脚踩刀刃,一步一步往上攀,全场屏住呼吸,暗暗为表演者捏把汗。可那位小伙“嗖、嗖、嗖”,三下五除二,转眼间就爬上柱顶。光脚踩在刀刃上,犹如踩在平地,一下子赢来观众热烈掌声,下来也十分轻松。表演结束后,我用手去摸刀刃,虽不太锋利,但光脚踩上去,还是要担风险的。解说员道出真情:僳僳族小伙从小在野外捕猎,再加上平时训练,脚底早就都磨出厚厚老茧,上如此刀山,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有上刀山就有下火海,我们看电视,杨子荣上匪山,也有下火海的考验,可那是艺术,今天则是看真实景象,只见一张长木板上,摆上一盏盏油灯,人要踩在油灯前行,到达木板那头即可,这考验人的平衡性与胆量。只见一位偏瘦的小姑娘,她轻盈得像蜻蜓点水,双手摆动,只短短十几秒钟,人已疾步迈到尽头。
来到白象群玉石雕像前,名为"白象迎宾"。活泼可爱小象在大象护佑下摆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姿态,这是白族民居的一大特色。他们为游客介绍白族建筑向来为海内外建筑界所重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布局严整实用,粉墙黛瓦的院落无论是木雕、施彩、石刻、泥工丝毫不逊江南园林与北国大宅。迈步在石板路上,目之所及的是烤乳扇香味飘过扎染布的店肆,感到一种文化的震撼。步入神秘太阳历柱广场,与地相接的红色掌房和基诺族竹木草顶大公房,显示着基诺族古老豁达的文明;拉祜族葫芦创世神话使你看到什么是"乾坤奥妙大葫芦";而纳西族神奇多彩的东巴文化,则让你听到从远古走到面前清晰的脚步声,告诉你社会形态变迁的消息。
来到一根雕着“彝族村”三个大字和彝族文字的柱子前留影,走近颇具特色的彝寨,那用竹子搭起两层楼竹寨,除了房顶用棕榈叶铺就外,其他建材均用竹子。屋内有竹椅竹凳竹桌,还有躺着休息的躺椅,这是竹子的世界。看来,彝族同胞很会就地取材。沿着绿荫小径踱步,目视所及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忽而路转水回,忽而柳暗花明。使得民族村内人与自然和谐景象。
天色渐晚,民族广场内生起篝火,游客与穿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手拉手跳着舞蹈,大家不觉得累,感觉非常有意义。是啊,不同的民族,虽然生活习俗各不相同,但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将我们像鲜红的石榴一样紧紧的团结起来,中国梦在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民族手中就一定会变成灿烂辉煌的现实。激奋之余,我敲下了《七律.云南民族村》
滇江清澈育春城,各异民居展逸情。
曲绕榭楼幽谷颤,歌随锣鼓甩头萌。
刀山何惧傈哥勇,火海难为白妹征。
戴个花环牵手舞,烛连友谊映霞行。
(1400)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