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5月02号 10点 阅读 3094 评论0 点赞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为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推进高中生思政教育,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党章学习小组于近日开展了“红色故事我来讲”教育活动。活动特邀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宣讲团陈晓光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主题讲座,同时也为我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晓光老师以青少年理想信念为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毛泽东、俞秀松、施存统和陈仲信等革命先辈青少年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青少年时期便立下的宏伟志向和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毛泽东自幼从历史书籍中汲取养分,逐步萌生救国救民之心;俞秀松 13 岁发表文章抨击当局,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施存统 14 岁立志参军报仇雪耻;陈仲信 14 岁提出爱国变革主张,19 岁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这些故事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也激励着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在聆听陈晓光老师生动讲述的过程中,深受触动和启发。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穿越时空,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讲座结束后,还举行了赠书环节。一本本承载着革命历史与精神的书籍传递到同学们手中,这不仅是一份知识的馈赠,更是一种责任的传递。
部分学生感想:
吕佳琦(高二1班):
参加校党章学习小组的这次活动让我深受触动。陈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通过讲述毛泽东、俞秀松、陈仲信等革命先辈青年时期的事迹,将书本上的党史转化为鲜活的精神力量。当听到俞秀松参加青年共产国际大会的故事,我真正理解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深刻含义。这些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今后要以革命先辈为镜,在学习中增长本领,在学生工作中服务同学,践行团员使命。
孙峻皓(高二2班):
今日有幸听到陈老师讲述四位先辈的青年奋斗故事,心潮难平。毛泽东面对官逼民反的现状,坚持要推翻清王朝;俞秀松离乡投身革命,誓救劳苦大众,将青春热血倾注于家国理想;施存统以《非孝》破封建桎梏,从书生到团首任书记,始终以笔为刃、以行践志;陈仲信于黎明前倒在敌军冷枪下,二十岁生命定格在护校护产的前线。他们或以笔墨为旗,或以血肉为炬,在至暗时刻点燃星火。百年风雨淬炼,精神长明不灭,我们青年当以先辈为镜,接续奋斗,不负这用热血浇灌的盛世山河!
蔡泽睿(高二5班):
今日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驱们如何在青年时期便以炽热的理想照亮时代。毛泽东从师范生到革命家的蜕变,俞秀松22岁创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胆识,施存统在《新青年》上挥毫唤醒民众的锐气,无不彰显着"少年心事当拏云"的青春魄力。这些先驱者最动人的,恰是他们在与我们相仿的年纪,就已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相连。当俞秀松在浙江一师组织"书报贩卖部"传播新思想时,不过19岁;当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发出"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的呐喊时,年仅26岁。这种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担当,至今仍激荡人心。历史告诉我们,伟大从来不是岁月的累积,而是思想的光芒与行动的勇毅。
唐欣悦(高二8班):
参与关于毛泽东、俞秀松、施存统几位革命先驱早年历程的讲座,让我触摸到了理想最炽热的温度。他们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与革命意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用青春热血点燃了革命火种。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这些年轻人在黑暗中执着追寻光明,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传承这份红色基因,以先辈的精神砥砺前行,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