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5月02号 10点 阅读 5035 评论4 点赞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翁蓓华 (茸耀五老宣讲团宣讲员)
网宣团要求上报今年宣讲课题,我就上报了这个题目。那是在两年前,我居住的松乐苑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位于金山区的金山卫抗战遗址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平津的同时,又挑起八.一三淞沪战役,企图占上海、迫南京,践踏整个中国。我军坚守上海吴淞口达三个月之久,日军久战不下。私底下又谋划在金山卫沿海一带偷袭登陆,以迂回之术,另辟战线,攻打上海和浙江的计划。当时我驻守金山卫沿海的62师正调防川沙,接防部队尚未抵达,致使沿海一带仅有一个营部、两个连约300名战士留守,防卫力量极其薄弱。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拂晓,大雾弥漫,侵华日军第十军三个师团以十万之众趁涨潮之际,在金山卫正面戚家墩及东西两侧同时登陆。一时间,炮火隆隆,战火连天,我驻军枪损弹尽,仅40余人突围外,26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日寇得逞了。日军登陆后,沿途烧杀,这就是金山卫居民称作“十月初三惨案”。随即日军向东直扑上海市区,向西到浙江省沿海的镇海镇(北仑港)。淞沪战局迅速转机,上海沦陷。浙江宁波也立即被日寇占领。
在金山卫抗战纪念园,我看到一垛墙上刻着:“1937年十月初三惨案”金山卫被害乡民名录736人。这是仅能查到姓名的,还有被活埋的和无名的。望着矗立在纪念园中央“勿忘国耻”的巨大石碑,中华民族的这段血泪历史距今年整整88年了,又一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今年的一天,我在福利院和现年90岁的周锦莲老人聊天,听她说出生在金山卫东门小镇,离当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的戚家墩仅2里路。我又一次听她讲述“十月初三惨案”,她听到家乡遭遇的记忆碎片:那天日军登陆金山卫后,来到金山小镇上见人就杀,并像主人一样堂而王之地驻扎在镇上。我的一位松江朋友告诉我。她的公公,是当地行医的枫泾郎君,走在金山卫小镇的路上就被日本人杀害了,家人到处找他的下落,直至半年后才找到,父母家眷伤心至极。我家住金山卫东门小镇,祖上开着一家“鸿成棉花行”,祖父周剑康(松相)是一位乡贤。1937年10月初三,日本人登陆当天,当时的伪政府伙同日本人,利用爷爷的威望,要推荐他担任“维持会主任”,爷爷不愿意当,当晚就逃离家乡。第二天,汉奸又将我父亲周汉兴,抓至国民党军驻扎的营部,逼迫他交出爷爷。他们将我父亲五花大绑,跪在营部露天场地上,我父亲就是不说。傍晚,他在乡民的帮助下也逃走了。次日,汉奸帮凶通报了日军,日军使出了第三招,一把火把我家房子全部烧掉了。那时是1937年的十月初五,我只有1岁零4个月,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他们怕我的哭声被日本人发现,我被抱着东躲西藏,当晚奶奶、妈妈、小叔、我和二位女佣从后门坐船逃离到了乡下亲戚家。这样,我的童年漂泊在异乡度过。直至1950年我们才回到金山卫老家,看到一片空旷废墟的老房子原地,还有一垛房山头的砖墙上留下被火烧痕迹,保留着侵华日军制造“十月初三惨案”的罪证。说起这些埋在心底的国恨家仇,周锦莲老人眼含热泪,难以平静。
周锦莲老人的控诉,也引起我的往事回忆。在我和姐姐的记忆里,还留着我们上辈人亲身经历日本鬼子侵华遭受苦难的往事。日军侵占上海,同时侵占我的家乡宁波。一天,我妈妈和三舅在家附近的招宝山顶,亲眼看着日本鬼子从海滩上像“蝗虫”一样爬上岸。回家后妈妈和三舅捶胸蹬足:日本人侵占我们国家,我们决不做亡国奴!我们马上去“四明山”找新四军!就这样,妈妈和三舅来到“四明山”,找遍山包的每一处,终因没有找到新四军而返回。但我的热血青年三舅还是千方百计、另辟蹊径终于参军扛起了枪。我妈妈1941年时年18岁,在逃难路上得了烂腿病。眼见已烂到大腿骨,外婆带她去看西医,医生毫不犹豫的说要截肢,外婆舍不得,转辗找到一位老中医,用传统土方法才保住这条腿。谁知她老人家在去世前一年腿病又复发,后来不得不截肢。三年前,我姐在报纸上看到,1941年期间,浙东乡下十多岁孩子烂腿很普遍,经查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施细菌战犯下的罪行。这则消息与妈妈的腿病联系起来,我这才恍然大悟,日军在侵华期间犯下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这次实地参观和采访十月初三惨案亲历者,发生在88年前的“十月初三惨案”,日军侵华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再一次证明:落后会挨打,国弱被人欺。今天,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国恨家仇不能忘!教育者先受教育,我即刻酝酿出一个计划:日后“关爱下一代工作”,为青少年的“石库门再出发”,教育下一代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我要以这些生动的案例作为教育的主题,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珍惜和平,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从娃娃开始讲,经常讲,反复讲。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