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秦淮暮色里・夫子庙雅韵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4月13号 04点 阅读 3857 评论0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当我们来到夫子庙时已近黄昏,暮色如宣纸上缓缓洇开的淡墨,轻柔且富有层次地晕染开来,秦淮河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蝉翼般的薄纱,朦胧而梦幻。夫子庙的灯笼自飞檐垂落,那一抹温暖的光晕,将“天下文枢”的匾额染成了流动的琥珀色,游人的影子被拉得悠长,斜斜地叠在青砖的缝隙里,与六百年来沉淀于此的月光悄然重逢。

 

 

 

 

 

        文德桥宛如一位灵巧的裁缝,将河水裁成了两半。南岸贡院街的灯笼在波心摇曳,碎成一片片金箔,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北岸乌衣巷的马头墙静静地驮着最后一抹霞光,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游船画舫悠悠驶过,摇碎了满江的星子,船头船娘那软糯的吴侬软语,混着琵琶弦音,从雕花木窗里轻轻漏出,在水面上荡出一圈圈层层叠叠的涟漪。卖糖画的老人手腕轻转,琥珀色的糖丝在暮色中凝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糖浆滴落在石板上的脆响,宛如灵动的音符,惊醒了趴在酒旗上打盹的蝴蝶。

 

 

 

 

 

        大成殿的飞檐垂着铜铃,晚风轻轻掠过棂格窗,二十八宿灯阵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瞬间活了起来。穿汉服的姑娘们提着荷花灯,莲步轻移地从泮池边经过,裙裾扫过石栏杆上的缠枝莲纹,发间的步摇叮咚作响,恍若从唐宋词里走出的灵动意象。状元及第粥的香气裹挟着蒸腾的热气,从老字号的雕花门里悠悠漫出来,与五香茶叶蛋的卤香、梅花糕的甜腻在街巷里肆意纠缠,交织成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味道。

 

 

 

 

        最热闹的当属江南贡院旧址。明远楼的灯火照亮了号舍模型,木格窗里的蜡像书生正伏案疾书,笔尖悬着的墨滴仿佛凝固了时光,六百年未曾落下。穿马面裙的讲解员手持团扇,在龙门牌坊下绘声绘色地讲起“三元及第”的典故,孩童们兴奋地踮起脚尖去摸石狮子爪下的绣球,惊起了檐角的夜鹭,它们扑棱棱地掠过魁星阁的飞檐,为这古老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文德桥的桥洞在水中映成满月,宛如一轮轮皎洁的玉盘。情侣们兴致勃勃地争着数桥洞倒影里的灯彩,欢声笑语回荡在河面上。卖桂花酒酿的小贩熟练地摇响铜勺,瓷碗碰撞声清脆悦耳,混着秦淮河的浪吟,奏响了一曲最鲜活的市井韵律。卖花灯的老者将兔子灯系在竹枝上,烛火在红纱里明明灭灭,像极了古人诗里描绘的“东风夜放花千树”,璀璨而浪漫。

 

 

 

 

 

        更深露重之时,夫子庙的灯火仍在星河中浮沉。贡院街的灯笼连成珠串,宛如一条流动的星河;乌衣巷的石板泛着温润的柔光,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故事;游船掠过处,金箔四溅,碎了画舫雕梁上的牡丹,却也碎出了一片绚烂。望着河面摇碎的灯影,忽然懂得这夫子庙的暮色为何这般醉人——它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活着的历史,每一片瓦当都藏着故事,每一块石板都浸着光阴。夫子庙续写着永不褪色的风雅长卷,等待着后人去品味、去聆听、去传承。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大海

潇洒人生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