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21号 06点 阅读 5002 评论0 点赞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50 |
在现场勘查时,技术员成功提取到了微量痕迹与生物痕迹。然而,受限于当时有限的侦查条件和技术手段,想要凭借这些痕迹实现案件突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纹比对技术尚不完善,DNA数据库也不健全,珍贵的线索在那时难以发挥作用。警方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可能是工作中仍存在未触及的死角,又或许是侦查方向出现了重大偏差,这起案件最终无奈沦为悬案。
时光匆匆流逝,凶手却一直逍遥法外,这给黄英的丈夫和女儿小芳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折磨。他们的生活被搅得支离破碎,始终无法走出这片阴霾,回归平静。2016年,长期被悲痛和压力笼罩的黄英丈夫,因病离世。失去双亲的小芳,心中满是绝望,她觉得母亲死亡的真相或许会永远被岁月尘封,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然而,警方的侦查员们从未有过片刻放弃。他们心中怀揣着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也对受害者有着深深的愧疚。2024年8月,科技飞速发展,刑事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警方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案件侦破的关键转机。于是,他们运用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对当年凶手留在现场的生物痕迹重新进行比对。这一次,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专业的分析团队发挥了巨大效能。经过无数次严谨分析、反复印证,警方终于成功锁定了一个名叫于岐的人。
于岐出生于1952年,自幼便走上歪路。13岁时,他就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一身恶习。此后更是变本加厉,因贩毒和多次盗窃被警方多次查处。但这些过往并未让他改过自新。侦查员深入调查发现,他如今在浙江省XX市的一家工厂担任门卫,平时吃住都在厂里。摸清其日常作息规律后,2024年12月21日早上6点半,警方按照周密计划,对于岐展开了最后的抓捕行动,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被警方成功抓获后,于岐自认为时过境迁,自作聪明地闭口不谈自己的罪行,时而装疯卖傻,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几经缄口。但最终在铁证面前,于岐终于低头,承认了自己背负命案的犯罪事实。至此,这起尘封26年的悬案终于真相大白,得以告慰死者。
上世纪90年代,于岐在本市XX区经营一家五金店,而黄英丈夫工作的单位就在五金店对面。由于工作关系,身为后勤科科长的黄英丈夫,有时会到于岐店里购买老虎钳、螺丝刀等工具,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点头之交。在日常闲聊中,于岐逐渐对黄英一家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彼时的于岐,早已深陷赌博泥潭无法自拔。赌博不仅让他输光积蓄,还欠下巨额赌债。在经济极度窘迫之下,他心中滋生出歹念,整日盘算着如何弄钱还债。起初,他想通过偷盗获取钱财,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目标。于是,他精心策划了这场罪恶骗局。
案发当天,于岐趁黄英丈夫上班之际,冒充其领导敲响黄英家的门。毫无防备的黄英,因对方自称是丈夫单位的领导,便轻易打开家门,还热情地沏茶递烟招待。可她万万没想到,眼前看似和善的人,竟是隐藏已久的恶狼。于岐趁黄英转身瞬间,凶相毕露,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凶器,残忍地将其杀害。随后,他在屋内翻箱倒柜,抢走所有能找到的黄金首饰和有价票券。得手后,于岐慌不择路地逃到西南边境省市,将赃物变现以维持日常开销。
几年过去,于岐见警方似乎未查到自己头上,心中的恐惧逐渐消散,便悄悄回到上海。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进入浙江XX市那家工厂打工,本以为能躲过法律制裁,却不知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目前,犯罪嫌疑人于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上海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这起跨越两个世纪的悬案,终于画上了句号。它见证了警方对正义的执着坚守,也展现出科技在打击犯罪中的关键作用。在未来,警方将继续秉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让每一个犯罪分子都得到应有的惩罚。
编后:笔者采访撰写的《清晨敲门人》《黎明出击》两篇侦破纪实,案发地同在本市某个区域,由同一公安分局侦办。两起案件侦破都是新质公安生产力发力,时间相距不到一年,后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前一起案件侦破、嫌疑人落网的消息,坦言担心自己终有一天也会被抓,有时梦中被抓或惊醒。没想到一语成谶、恶梦成真,当公安人员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惊恐地发出惊呼……
|
50 |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