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21号 04点 阅读 4801 评论0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俞富章)
早就听说南京城里有座甘家大院,说甘家大院有“九十九间半”的房间,堪称古城一奇。 这些年,每次去南京,总想去甘家大院看看,却因种种原因总未能成行;2021年春节假期间,我独自一人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走出来,经过了甘家大院,当时却是因故没有开门,我望门兴叹,遗憾擦肩而过。 这回,龙年的除夕那天,我的日程之中最重要的安排就是去甘家大院。 那天上午,我先去了科巷,西白菜园,后经延龄巷、火瓦巷、白下路,一路步行来到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的甘家大院。
甘家大院,是民间的叫法,它的正式名字叫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从名字中可以看出,这甘家大院的主人是甘熙。甘熙是谁?南京人,清道光十九年进士,以知县迁广西,道光二十二年升郎中。后任户部广东司兼云南主稿、记名知府等职,晚清著名藏书家。 甘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
我是从南捕厅15日进入甘家大院的。南捕厅不是厅,而是一条巷子,因清代南捕通判衝署(简称南捕厅)设于此而得名。太平天国时相关建筑被毁,后又重建。路口有很多建筑,我找了一下,没有找到曾经的南捕厅或它的遗址。 甘家大院可以凭“退役军人优待证”免费进入。
进入大院后,首先看到的是“友恭堂”。友恭堂是甘家大院建筑群的核心建筑,这里是甘家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友恭”二字典出《左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寓意家族之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 友恭堂内部构造最精巧,装饰最华贵,连厅内上端的梁架都进行了雕花工艺加工。整个大厅又高又正又宽敞,屋宇轩昂,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财富、气势和地位。
从友恭堂后庭边门出来,就是著名的津逮楼。这是一栋藏书楼。“津逮”二字取自《水经注·河水》,意指求知的入门之路。据记载,津逮楼中藏有宋元明清历朝古籍善本十余万卷。原楼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之中;2007 年,东南大学的专家根据历史资料,仿天一阁样式复建津逮楼。楼的一则立有《重建津逮楼记》碑文,记载着这座楼的过去与现在。2021年10月,津逮楼入选“世界文学地标”。 津逮楼大门紧闭,不知道平时开不开放,那天我走进了甘家大院绝大多数房间,没有走得进津逮楼,有点遗憾。
如果是设计师或建筑师,甘家大院是一本经典教科书;对于普通旅游者而言,甘家大院为游客准备了一间展示室,不仅用图片与实物专门详情介绍了南京市政府在保护甘家大院方面采取的措施,同时还介绍了甘家大院的建筑特色。 甘家大院是清代南京传统民居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早在1982年,南京市政府就开始对甘家大院建筑开展逐步回收和保护的工作。后经多年系统性保护、修缮,成为目前国内大中城市中规模较大、形制较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甘家大院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南北交融,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铺先生评为“民俗瑰宝”。 甘家大院内的建筑十分精致,参观甘家大院,可以感受到中国建筑师特有的审美观文化观和独具的匠心。
原先我真以为甘家大院是由“九十九间半”房间组成,走进了大院才知道,所谓的“九十九间半”,只是民间对大型民居建筑群的俗称,并不是实际的房间数。按照当年的规制,民居房屋不可超过百间,而九是最大的阳数和吉数,因此民间以“九十九间半”来形容甘家大院的规模庞大,实际上,甘家大院的房间数达三百余间。
在甘家大院,还有一进室房间内是“金陵甘氏历史文化展”,在这里,可以了解金陵甘氏的来龙去脉。甘家大院的院主甘熙,其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等,都是甘熙直系祖先。 “甘熙故居”是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开始建造的,后来甘熙又续建、扩建。
正值过年之间,甘家大院到处张灯结彩,门上贴满春联,处处洋溢喜庆吉祥的气氛。大院内的草坪上还搭建了舞台,可以判断,新春时节,甘家大院还有迎春游园活动,皆时一定非常热闹。
关于甘家大院,说到这里差不多可以结束了;但甘家大院不仅仅是甘家的大院,也是南京的大院。所以,甘家大院里拥有远远超过大院本身的文化与美妙! 这也是我参观甘家大院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这当然也与甘家大院房间多的优势有密切的关系。 甘家大院的房间被充分利用,这里还有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展区。
一个是“金陵瑰宝世续繁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南京特有的非遗文化、非遗技艺,如南京绒花、南京面塑、南京布贴画、南京绳结、南京民间布艺、南京微雕、南京根雕、金陵竹刻、南京木雕、南京剪纸等等,向人们展示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走进这个展区,会让人进一步了解南京灿烂文化的同时,深切体会赏心悦目、大饱眼福的感觉!
二是“金陵繁会城南遗风——老南京民俗展区”。在这个展区里,不仅展现着时代的记忆,更诉说着老南京的民俗文化和那份难以割舍的乡愁。南京地处“吴头楚尾”,各地风俗兼收并蓄,元宵灯会、端午龙舟竞渡、中秋赏月等等,在南京都有不一样的表现形态,可以感受到南京人充满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和情趣。正好要过年了,南京有过年吃“拌什锦菜”的习俗,我一直说不清楚这拌什锦菜究竟是哪十样菜,这回在这里弄清楚了。什锦菜选取的是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等十种菜,切成细丝,再油炒调味。南京人过年所以要吃什锦菜,具有“阖家欢”“十全十美”的寓意。 丰富多彩的非遗技术展示和生动真实的民俗文化体验,不仅让人感觉到了甘家大院满满的情怀,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南京的厚重与精彩。
我在当天的记事本里写下这样一句话:甘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的瑰宝,更是南京文化的缩影,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品味南京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信纸作者:秋林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