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05号 13点 阅读 2183 评论0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二)洋溢深情大爱的儿女情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不能分。我钦佩哥哥“奋不顾身,共筑家国”的家国情怀,也感恩他“丹心寸意,皆为有情”的儿女情长。
1979年,柬埔寨战火纷飞的年月,面对枪林弹雨,哥哥从容坚毅地说“生死关一过,就什么也不怕了!”但被人问及是否想家时,却是满怀深情地说道:“怎么不想?我想老伴,想女儿……”。
是啊,兄嫂在战争中相识相爱,建国时也成了家。一路走来,恩爱有加。怎么能不想呢?而远在北京的嫂嫂,正在中央党校学习。也无时无刻的在牵挂着战火中的哥哥。
当年她曾赋诗一首:“念异国前方的亲人 1979.3.于中央党校
亲人啊!
哪儿是你藏身的地方,
深山,老林,
还是那战火纷飞的疆场?
哪儿是你的食堂?
草棚,树下,路旁,
大米,鱼儿,野果,难能饱餐肚肠?!
哪儿是你睡觉的房和床?
昼能蔽荫,夜有灯光,
睏能成眠,
身体也还健康?
如今你又在哪儿,时刻思念祖国和家乡?
妻儿忧伤,
念亲人哟!
* * *
孙浩在越侵柬后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到泰国,二月八日夜由泰返柬,三月越战争升级后,四月十三日又由柬去泰。”
思念牵挂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嫂嫂去世后,侄女在遗物中发现的。没想到嫂嫂在坚强的外表下,也柔肠似水。这是我们看到她的唯一一首诗,是写给丈夫的。我想起古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哥哥从1961年开始驻外,直到1986年离休。25年来和家人聚少离多,所以,他和家人非常珍惜团聚的日子,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
1970年,他趁陪西哈努克访西北,看望了在延安插队的大女儿。
1973年,我出差东北回山东时,顺路看望了在东北当兵的二侄女,接着到北京,兄嫂便急切地询问二侄女的情况。思女心切啊!
1974年,哥哥寄来两张侄女的照片,兴奋而又自豪的说:“继钺,你看两个孩子长成大姑娘了!”爱女之情,溢于言表!
1981年,抱着一岁的外孙女,和二女儿一起,是多么惬意啊!
......
没想到哥哥离休没几年,便一病不起,68岁病故。两年后,嫂嫂也随之而去。
两个侄女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情,抱憾父母还没享几天清福呢。大侄女多次伤感的跟我说,多想带父母出来逛逛啊!
哥哥百年诞辰之际,小侄女以姐妹俩的名义,写了一首“沁园春 百年诞辰思念”,倾诉对爸爸的仰慕思念之情,让我加在文中。
“沁园春 百年诞辰思念
父亲孙浩,百年诞辰。
一生外交,赤诚忠魂耀。
波诡云谲,如履锋刀——
举杯友好,智胜纷扰;
出征留遗书,捍卫尊严热血抛。
别妻舍子心碎,念离多聚少。
回家儿不识,离别追着爸爸跑,
何时拥抱?
英年海默来得早,身心已耗。
亲人忘消,身世不晓,终日望空渺。
若及外交,目光炯傲......
浅吟畅,高昂首,仰天长啸!
女儿 爱勤 爱强”
(未完待续)
信纸作者:毛毛1943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