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02号 07点 阅读 5337 评论10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古镇寻找年味 徐凤平
当夜幕悄然降临时,锦溪镇被无数灯光点亮,比白天更有韵味了。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到镇上散步观光。青石板街路上人流如织,商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霓虹灯闪耀着迷人的光茫,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忽然,漆黑如墨的夜空亮了起来,一个个焰火腾空而起,化作一片片绚烂的火树银花,瞬间浓烈了年的味道,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朋友曾问我,为何对锦溪镇这般情有独钟,是外婆家在锦溪镇吗?我无言以对。近些年到锦溪镇过年,连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说实话,外婆家不在锦溪镇,镇上也没有亲戚朋友,或许,来锦溪镇唯一的理由,是这里离家不远,还有点外婆家的味道。 记忆深处,外婆的音容笑貌模糊不清,外公的模样也已经朦胧。每当哥哥姐姐谈及外公带着我们去镇上玩耍,买好吃的点心等旧事时,我却一脸茫然。很遗憾,少年往事已随风飘散,今天,到锦溪镇来,寻寻觅觅的就是过往岁月的温馨和甜蜜。 有句歌词唱道:“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我的家乡在上海郊区,河网纵横交错,但算不上水乡泽国,平日里出行还得靠两条腿走路,无法“摇呀摇”地抵达外婆家。记得小时候跟着阿妈去外婆家,要在乡间小路上走半天。 锦溪镇才是真正的水乡。直至今日,镇边的河道里依然停泊着不少“船屋”。有些老人从小生活在船上,即便是到了暮年,也不愿离开。他们深深留恋着过往的岁月,对于他们来说,这“船屋”,就是他们一生的家。 在岁月的长河中,锦溪镇是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陈妃水冢宛如忠诚的守望者,千百年来静静地伫立在湖中央,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传说中那位美貌如花的陈妃,若能从沉睡中苏醒,亲眼目睹如今的一切,一定会为这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惊叹不已。 长长的十眼桥,横跨在湖面上,桥上的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留下了多少代人的足迹,或深或浅,或匆忙或悠闲,无声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莲湖禅寺的晨钟暮鼓,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荡在古镇的上空。每次来,都见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虽然时代变迁,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从未改变过。 真正的古镇,应该是有性格,有内涵,有诗意,有情调,有格局的,就像锦溪镇。 千年时光匆匆而过,弄堂还是那么狭窄幽暗,仿佛还能看到当年人们在这里穿梭忙碌的身影。只是再也不见那雨中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或许她已经化为岁月长河中的美丽传说。格子窗布满了蛛网,透过破旧的窗户,已不见灶上的袅袅炊烟,曾经的烟火气息已然消散。只有街头巷尾店家的叫卖声依然此起彼伏,将人们带回到了千年前的繁华集市。讨价还价的场景还与千年前一个样,充满了烟火气。
锦溪,这座千年古镇,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传统与时尚和谐共生。每一块砖石、每一条弄堂、每一声叫卖,都承载着古镇的记忆和情感。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讲述着过往岁月里的辉煌和辛酸,让人们在感受历史韵味的同时,也能品味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古镇骨子里的那份古朴与典雅吸引人们近悦远来。或许,正是这韵味,让我一次次来到锦溪镇。 写到这里已是子夜时分,鞭炮声依旧不绝于耳,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