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夕阳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蛇年说蛇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2月02号 04点 阅读 6017 评论0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茸耀(俞富章)
 

蛇年说蛇是最为应景的了。
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爬行类动物;恰恰就是因为熟悉,所以相信不同的人会对蛇有不同的认知与态度。
实际上,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下也会对于蛇产生不同的反应与看法。
我小时候很怕蛇,怕到见蛇就躲就逃,更不敢正眼看它。所以怕蛇,是听到发生在邻村的一桩骇人听闻的事:有人被毒蛇咬死了。
消息从邻村传过来,越传越怕人,到了我们小孩子嘴里,蛇就成了猛兽:毒蛇猛兽!说,最毒的蛇是五步蛇,一个人被蛇咬了,要赶紧往前走,走过五步有救,走不过五步则必死无疑!其实,我那时压根儿还没见过五步蛇。记得小时候见到最多的是水蛇、青蛇和赤链蛇。
所以,对于蛇,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可怕的,见到蛇是恐惧的。
后来上学,读到一个词:牛鬼蛇神,蛇在文字中种种丑陋描述也知道得越来越多,如蛇头鼠眼、蛇蝎心肠、佛口蛇心、蛇口蜂针、蛇欲吞象、龙蛇混杂、蛇鼠一窝等等。总之,初期读到的文字中,蛇确定不是一种好东西。
在我的记忆中,女生大多是怕蛇的,上学路上,一旦见到路边或水渠里有蛇,就会边跑边大呼小叫;而男生则胆子大多了,更有大胆调皮的男生,见到蛇还要用竹竿或树枝捉弄它。我的小伙伴阿文胆量最大,每每见到蛇,直接用手抓,捉住蛇尾巴倒提着蛇,还像甩绳子一样甩蛇,甩得蛇浑身脱节头晕,再放到路上,蛇如死了一般动弹不得。每每看得阿文这样做,我的浑身都会起鸡皮疙瘩。


对蛇认知的改变,是一次偶然的遭遇。一天下午,我在自己家老屋房梁上看到一条赤链蛇,刚见到时吓得夺门而逃。家里有蛇这怎么办啊?赶紧把看到的情景告诉父亲,让父亲想办法弄走吧。可是当我把屋里有蛇的情况告诉父亲后,父亲却摸摸我的头说,别怕,那是“家蛇”,它不咬家人,只咬贼偷。父亲还说,家蛇还会捉老鼠,家里有蛇,老鼠就不敢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还有“家蛇”;也是第一次受到了关于蛇的颠覆性认知,蛇也是有好的。之后,我再见到屋梁上有蛇,不仅不怕了,而且还认定它是我家的“保护神”。我没有研究过“家蛇”,但后来我确实也读到过一些“家蛇”的文章,说江南很多地方都有“家蛇”一说,并且民间还有“家蛇不能打”的说法,家蛇是一种很有灵性的蛇。
后来读到神话《白蛇传》,故事中一条白蛇一条青蛇,既神奇又可爱,这个神话令我对于蛇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每每看到蛇,不仅不逃离了,而且还会盯着蛇的眼睛看一会,那一刻,仿佛蛇的眼睛也在看着我的,我和蛇便有了心灵交流。我甚至幻想,我见到的蛇也是蛇精,百年蛇精,千年蛇精,也能变成白娘子或小青……

 

 

    
蛇还有一种奇特的生命现象,就是会脱皮。在草丛里、竹园里、田野里,经常会看到蛇脱下来的皮,那样子犹如一条空心的蛇。据说,蛇一般每隔两三个月就要蜕一次皮,每年大约可以蜕3~4次。每次蜕皮,都意味着蛇又长大了一些。蛇蜕皮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抛弃旧皮,获得新生。蛇脱皮的现象是给能给人启迪的:一个人的生理成长,不需要脱皮,但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也要不断的抛弃旧思想,接受新思想,只有如此,才能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
蛇对于人类的好处也很多。在我们村庄,有人家用酒泡蛇,据说喝了蛇酒能强身健体;如今,很多酒店,还有专供蛇肉的。小时候,我见过蛇吞鼠的情景,一条蛇把一只田鼠吞在进肚里,蛇的肚子圆滚滚的。蛇是捉鼠高手。读到过一条信息:一条成龄蛇一年之中可捕田鼠160多只,而一只猫一年只能捕100余只老鼠。蛇比猫还厉害呢!

   


在我的家乡,蛇有“小龙”之誉,这既因为蛇长得形如龙,也是对蛇的一种赞美!蛇在诗人那里也是吟诵对象,他们也是与龙相提并论的。唐朝诗人岑参在《冬夕》中云:“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宋朝诗人黄庭坚《清明》中云:“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秦观《好事近·梦中作》中云:“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苏轼在《西江月·平山堂》中也写道“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肖蛇的女子像白娘子一样,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思想有主见,独立自主,责任心强,情感丰富。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肖蛇女性都是这样的,但我确实遇见过一位肖蛇的女性,秀外慧中,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文字和文章,令人爱慕。
我的家乡还有一句谚语:蛇有蛇道,蟹有蟹路。蛇是有灵性的,也是有规矩的。蛇年到了,灵蛇献瑞,祝福朋友们,蛇年大吉大利,万事胜意!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小燕子我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茸城夕阳红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