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22号 20点 阅读 10491 评论14 点赞5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佛跳墙与捞化之福州风味
我从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高铁,四个多小时就到了福州站,入住在市中心五一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店。第一天的晚上,忽然看到占峰老师从上海发来的微信,让我感到非常欣喜。我知道福州是占峰老师的故乡。占峰老师首先建议我品尝一下他们福州的著名美食。确实我这次去福州自由行前,在笔记簿的旅游攻略上,已经记下了佛跳墙、荔枝肉、肉燕、鱼丸、捞化等五种网上推荐的福州美食。然而,我还不知道捞化到底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占峰老师马上把百度中,关于介绍捞化的帖子,微信给了我。
在福州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烟火气息的城市,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里,每一道佳肴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在众多美食中,佛跳墙和捞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福州饮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两颗明珠。
我在福州第三天,参观了福建省博物院后,已过中午十二点了。在去三坊七巷景区的路上,正好看到一家饭店的门前立有佛跳墙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佛跳墙打边炉”。
我看到店里炉台上,有很多小砂锅正在烹煮着,旁边摆满了各种食材。我要了78元一人份的佛跳墙。
我在服务员引导下,穿过店堂,在里面找了一个旁边可以给手机充电的桌子。落座以后,服务员先给我送上了一壶茶和一碟酸甜可口的酱萝卜。过了很长时间,当服务员将一小沙锅佛跳墙端上桌时,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强烈的食欲,连续吃了两小碗大米饭,最后把佛跳墙吃得汤汁不剩。
据说,佛跳墙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的老板郑春发所创。当时,一位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郑春发负责掌勺。他将鸡、鸭、羊肘、猪蹄、鸽蛋等多种食材汇聚一起,加入绍兴酒坛中,用小火慢煨而成。这道菜一上桌,香味四溢,令在场的宾客陶醉不已。其中一位秀才赋诗赞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之名由此而来。
佛跳墙的汤汁以老母鸡、排骨、干贝等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变得浓稠而馥郁。汤汁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表面泛着一层晶莹的油光,那是食材中丰富营养与醇厚风味的完美体现。
在这浓稠的汤汁中,鲍鱼肉质肥厚,鲜嫩弹牙,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大海的馈赠;海参软糯爽滑,入口即化,在舌尖上留下细腻的触感;鱼翅丝丝分明,富有嚼劲,为整道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口感;那饱满的干贝,带着淡淡的海水咸味,散发着浓郁的鲜香。除了这些名贵的海味,锅中还有鲜嫩的鸡肉、软糯的猪蹄筋、爽滑的鹌鹑蛋等食材,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演绎出一场味觉的盛宴。
我对“佛跳墙打边炉”中的“打边炉”三个字很感兴趣。原来“打边炉”讲究的是一种氛围与仪式感。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边,可以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畅谈着生活琐事,其乐融融。
与佛跳墙打边炉的精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捞化。捞化是福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平民美食。它以其简单快捷、美味实惠的特点,深受福州百姓的喜爱,成为了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晚上,我走出三坊七巷景区,在回酒店的路上,就在一家饮食店点了一碗十二元钱的海鲜捞化。
在等待捞化上桌前,老板娘建议我先吃一个海蛎饼,并给我端上了一小碟的鱼卤。她说鱼卤是她家自己做的,蘸着鱼卤更好吃。海蛎饼有点像我们上海“油礅子”。
捞化,其实就是兴化粉经过开水捞熟后,加入各种配料与高汤而成的一种小吃。兴化粉犹如北方的粉丝,作为福建莆田兴化的特产,以其细如发丝、洁白透明、质地柔韧而闻名。在捞化的配料选择上,可谓是丰富多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猪腰、猪肝、大肠、罗汉肉、鲜虾、花蛤等各种食材。捞化在福州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捞化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
我感到佛跳墙和捞化这两种美食,如同福州这座城市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出福州的繁华与精致,另一面则展现了福州的市井与烟火。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福州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画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