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20号 21点 阅读 4459 评论2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邓散木这位艺术巨匠的探讨
——再访邓散木艺术馆
自前几天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关于邓散木艺术馆在张堰建立的报导,网友们反应不小,纷纷留言,跟帖,也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人问邓散木出身是什么?在北京什么地方上班?与张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艺术馆放在张堰?有的还提出了对布展的自己看法等等,我也一下子呆住了,由于当时也就拍摄些艺术馆景貌和展品,没有仔细地观看,走马看花了,所以上场就被问住卡口了——我想 ,我还得去看一看,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解释。
今天下午,天和日暖,我又来到了邓散木艺术馆。馆长助理张梅老师一见面就讲,你是第一个二次来参观的,我有些难为情,我是来补课的呀。正好张堰山塘文史研究会高凤琴等人也来参观,一起听取馆长张京军的介绍,又多了解了一些书法、篆刻方面的知识。
还是从邓散木的家庭谈起,邓散木,上海黄浦区人,曾祖父、爷爷、父亲都是擅长书法小楷,几代人都服务在当时的上海租界公共会审公廨,任书记等职员。其父邓策还是同盟会上海支部闸北区会长。从小出生在书法之家,无疑对邓散木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成年后,邓散木也曾加入到上海租界公共会审公廨工作,继承祖业。没有几年他就跳槽了,先后在市场公报任总编辑,自创南离小学当校长,到保寿公司做秘书等。期间他边工作,边外出拜师学艺。师从吴昌硕弟子虞山赵古泥、萧蜕庵,学习书法、篆刻。1931年,在上海觉林举办了金石书法展后,基本上他已成为书法,篆刻为生的个体艺术工作者(经营者)。
期间他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各种个人书法篆刻艺术展,开办艺术讲学,金石书法讲座,此时他的个人艺术、名望也更高一筹。
与吴昌硕、王冰铁,钱瘦铁被称为“江南四铁”,与白蕉、徐悲鸿称为“艺坛三杰”,与齐白石被誉为“北齐南邓”。
1950年,邓散木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经胡愈之先生的举荐,1955年应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聘,举家离沪,来到了北京工作,从事书写简化字帖和小学课本书法规范工作,也为后来的邓散木各类书法篆刻教育课本的出版打下了基础。期间,他也参加了中国书法研究社,主持书法讲座,筹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书法展览,他终于出现在了国家级的艺术舞台上。
1963年5月,邓散木为三十五吨重的寿山石上刻了“毛泽东“的龙钮大印,为毛泽东十大印章之首(现收藏在湖南湘潭韶山毛泽东遗物展览馆)。
可惜的是进入老年的邓散木疾病缠身,几年前因静脉曲张截去了左腿,后又右手伤腕残疾,坚持改用左手写字刻印,也是够坚强的。
10月间,一代艺术大师邓散木因生胃癌而病逝,享年只有63岁。
可以告慰邓散木先生的是,在他去世之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邓散木《篆刻学》,此书也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记述印章历史、艺术的专著,重版280多次,在艺术界影响力很大。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馆、民盟北京委员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邓散木金石书法展》,并在天津、杭州、青岛等地巡展。
邓散木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受到国际书法界的注意,《篆刻学》和《邓散木印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出版,其中印谱有九册之多。
其夫人张建权女士将邓散木的书法篆刻作品及手稿二千多件作品捐赠给了黑龙江省博物馆,建立了“邓散木艺术陈列馆”。
邓散木自己家庭中除了夫人张建权外,还生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因病早世,只有小女儿邓国治(未婚)一直伴随在父母身边,擅长书法,成人后也同在父亲一个单位工作。父亲去世后,协助对父亲的遗作的整理、出版。可惜在她38岁那年也因病服毒自杀而去世——邓散木的家庭也很悲催的。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