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1月18号 06点 阅读 3807 评论1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周陶罐我静赏
手头的这只西周印纹陶罐,是当年先民的实用器,也是当年的生活必须品。
它器高13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3厘米。器形敞口、束颈、大腰,上腹鼓起,逐渐斜收,平底。它的原料材质,是泥质灰土,典型的江南地区“产品”。器物的纹饰已演变为菱形与网格形。是西周时期常见的纹饰,菱形多为不规则,器物斜收下部为杂乱的网格形。陶器的装饰艺术,最初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伴随劳动而产生。中国出士最早的陶器,表面纹饰是交错排列着的绳纹,这绳纹是某些带有绳索的制陶工具,随手按上,发现表面纹饰可以美化制品,于是,各类纹饰,菱形,布纹形、谷纹形都相继上了陶器。
“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圈内人也会这么说,意思是古陶器收藏是研究年代,古瓷器的收藏讲究窑口。我此件陶罐,是30多年前在福佑路上从一宜兴老太手里觅得。她经营的是紫砂壶,此陶罐是她偶然收得,仅有一只,是溧阳出土后由她带着流入上海的。
此件陶罐,极其普通。造型纯朴稚拙,因为它是手工艺人捏制,不可能像机器制作那样精细。故敞口的圆径也不十分规则,圆口并不很圆,这也属正常。分析此制陶工匠的风格,既有南方人的细腻,也不乏有制作艺人的豪放粗犷,还带有几分浪漫!
观赏古陶器,与观赏瓷器不同。看古陶要有一种沉静下来的感觉;沉静后,再与这件3000年前的器物“对话”,要站在追溯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去读“懂”它。要用现代人眼光来判析,研究不规则的菱形、网形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否则,这件器物,除了陈旧(年久)外,真乃一名不文。
可以肯定,此陶罐在入土之前,是人们的生活用具;入土以后,是一件随葬冥器。虽然它的经济价值不高,但它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看到了这陶罐,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西周社会的一角,在这件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面前,让我“触摸”了一段历史。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