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锅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神奇的放生桥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1月16号 20点 阅读 10569 评论7 点赞6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历史采风故事】

神奇的放生桥

 (2004年采集于朱家角俱乐部茶楼)

 

 

 

白天气势磅礴的放生桥

 

 

       上海朱家角古镇的放生桥,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又似一道绚丽的彩虹,优雅地横跨于漕港河之上。它是上海地区有史以来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其宏伟之姿令人赞叹不已。
       到此观光的游客只要稍加留意,便会生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为何大桥上的石狮、石龙每件面部都不尽相同?桥上的石阶,无论南北、大小、高低、多少皆有差异,让人始终难以数清。而那仅仅 60 公分厚的六个桥墩,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却能日复一日地承受着整个桥体的巨大重量,着实充满了神奇色彩!
       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且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公元 1571 年,朱家角慈门寺有一位僧人性潮和尚,他心怀慈悲,立志为民造福。性潮和尚是个遗腹子,父亲在他出生前便已离世,母亲在身怀六甲时,仍每日乘摆渡船往返漕港河南北贩卖蔬菜。不幸的是,一日在狂风暴雨中摆渡,母亲翻船落水,虽艰难挣扎到岸边,却因早产难产而亡。此后,慈门寺收养了随潮而来的弃婴,赐名“性潮”。
       性潮和尚长大后,得知自己的身世,决心在漕港河上建造一座宏伟、奇特、秀丽的五孔大石桥,以告慰生母在天之灵。
       然而,建桥之路充满艰辛。要建造放生桥,需要成百上千的石块。当时二十多里长的漕港河河道浅显,十几里的人力车道道路狭窄。但倔强的性潮和尚坚持建桥不回头,他征用了大批人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来了大量用石。可紧接着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建桥首先需要六块分别为 10 吨重的大基石,从何处寻觅?又如何搬运?性潮和尚为此心急如焚,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一天深夜,心神不宁的他无意识地往漕港河北边的工地方向走去。突然,他发现工地旁的小草屋里油灯还亮着。一位老太太正精神抖擞地用大锅煮着什么。闷闷不乐的性潮和尚在草屋里绕了一圈,发现草屋里到处是石头。铁锅里烧的是石头,碗里盛的是石头,坛坛罐罐里也到处是石头。“老奶奶,您怎么吃石头?”性潮和尚好奇地问道。“不,我喜欢吃石头煮的汤。”老太太边回答,边反问他:“你是为石头的事在不高兴吧?”性潮点点头。老太太说:“我可帮你想办法,但你现在采集的石头太少了,还不够换六块大石呢。”“怎么?已经够造大半座桥啦!可如果能行,我愿意重新加倍采石……”说着说着,好奇的性潮顺手拿了个碗,向老太太要了点石头汤喝喝。“哇!”苦涩的味道让他难以下咽,性潮和尚不禁大叫一声。刹那间,草屋与老太太都消失不见了。而造桥工地上所有的石头也不翼而飞。可性潮和尚梦寐以求的六块大基石却已静静地躺在漕港河畔。性潮和尚遇见神仙,喜不自禁,可他马上发现其中四块石头小了点。回想起神仙老太的话,他自言自语道:“神仙给的,小就小吧!”性潮仔细地丈量了一下大石,两块最大的分别是 500 公分长、100 公分宽、60 公分厚,另四块稍小的,为 500 公分长、60 公分宽、60 公分厚。于是,性潮和尚与造桥师傅们商量,将两块最大的放在龙门孔两侧作大桥墩,另四块两边各两块。就这样,造桥的难题迎刃而解。性潮和尚时时难忘神仙老太太,也不敢食言,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加倍采集了大量的建桥用石。放生桥建成后,工地上多了不少石块。性潮和尚便请人铺成一条漂亮的石街。

 

 

老战友王积鸣生前也喜欢坐俱乐部茶楼聊天

 


       有了基石,性潮和尚对造桥更是精益求精。就拿桥顶上的装饰来说,从下往上看,只见龙门石上镌有微微突起的八条盘龙,环绕着一颗耀眼的明珠,形态逼真。再在桥顶看,四角分别蹲着四只石狮,仰头张嘴,迎送着来往的人群。虽历经十年浩劫,石狮面部遭受了较大伤害,但仍能依稀显露出其栩栩如生之态。这里面饱含着当年性潮和尚与建桥大军的无数辛劳。起初,性潮和尚请了不少人分别雕刻石狮、石龙,可雕刻了 42 遍,总是千篇一律的脸谱,性潮极不满意。后来他又请了几位高手重新雕刻,也并非一蹴而就。石狮又雕了 20 次,石龙又雕了 16 次。性潮和尚在旁看着直摇头,后来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梦见神仙老太太带着一批人骑着马经过这里,急忙向她求助雕刻之事。老太太笑了笑,只说了一句话:“你颠倒就颠倒吧!造桥再有困难,见到马骑人就会成功。”说着,老太太与马群已飞驰而去。性潮和尚一觉醒来,看到千姿百态的石狮、石龙正望着他,顿时笑逐颜开。为了纪念自己梦见神仙老太太显灵于石狮石龙,他把放生桥北边的石阶改为 42 步大阶与 20 步小阶,又把南边的石阶改为 42 步大阶与 16 步小阶。实际上,阶与阶之间的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也是雕刻中难易程度的真实记录。性潮和尚希望通过雕刻一事让以后的路人明白造桥的艰辛,上桥必须先走 20(16)小步,再走 42 步大步,才能到达桥峰,取得胜利;下桥必须先走 42 大步,再走 16(20)小步,才能走完大桥,踏上新的征程。
       性潮和尚始终牢记老太太的嘱咐,反复琢磨着。他反思自己曾“颠倒”过的事儿,对着石狮、石龙陷入沉思,突然连连点头。原来自己请人设计时就犯下了“颠倒”的错误:天空飞的龙在桥下,地上走的狮在桥上。他想,是不是还能再颠倒过来?又想不行,神仙老太太已经知道了,石狮与石龙已被点化神化,谁能改?谁敢改呢?
       建桥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到大桥合拢的关键时刻。性潮和尚请来了各路建桥高手。按照原先的设计,五个桥孔以九、七、五的分割,全桥将形成一个缓和顺势的纵坡衔接两岸。在工地上,除主孔外的其它四个桥孔进展顺利,四桥孔分别采用七九六十三块拱石与五九四十五块拱石依次并列而成。而桥的龙门大孔需采用九九八十一块拱石最后合拢。这时性潮和尚碰到了钉子,他连续进行了数不清的尝试,都宣告失败。他或亲自、或派人检查每一块用石尺寸,测量了每一块用石不同的弧圈与该放的位置,结果都没问题,可大桥就是合不拢。性潮和尚一闪念想起神仙老太太“人骑马”的情景与“马骑人”的嘱咐,千方百计想发现马骑人的现象。一天、二天过去了;一周、二周过去了;一月、二月过去了……始终未见马骑人的景象。不少人取笑他,他却毫不在乎。毕竟桥合不拢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性潮和尚心急如焚,也正在这时,转机出现了。有位民工看到远远一位木匠正急匆匆地赶路,肩上挂着一个架木材的木马,立即用手指着他。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望去,不由自主地各就各位,大桥竟然神奇般地合拢了!
       建桥成功后,性潮和尚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在神仙老太太曾住过的草屋旁挖了个大水池与漕港河相连,并砌成铁锅的样子,里面放了不少鹅卵石。以此纪念自己喜遇神仙老太太与戏喝“石头汤”的美好时光。日子一长,水池里游进了漕港河的鱼。也有好心人买些鱼来通过大水池放生。到了明清时代,更是每逢农历初一,不少僧人会在桥顶举行仪式,将活鱼投入大水池放生。“放生桥”之名由此而来。另外,大水池随之取名“放生池”,附近的休息亭也取名“放生亭”。
       如今,放生桥依然屹立在漕港河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那段传奇的故事。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懈努力。

 

 

 

夜晚五彩缤纷的放生桥

 

 

讲述者:吴永康(同学) 男 56岁 青浦曲水园副主任

搜集整理:沈其荣(容锅)青浦公安分局政治处干部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容锅

曾是《上海公安研究》编辑、《青浦公安研究》常务主编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顶呱呱2025-01-18 10:58:38

    第一次听"放生桥的故事",这则故事能流传至今,说明百姓对这座桥的厚爱!民间故事能让桥更加鲜活起来,也就是现在流行:建筑的魅力!

    举报

    容锅 谢谢顶呱呱老师到访点赞点评!握手! 举报

  • hejiaban2025-01-17 10:02:23

    美丽的传说,浓浓的乡情!朱家角故事说不完!

    举报

    容锅 谢谢老牛!是的,千年古镇,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梦想。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小街,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 举报

  • 沫孖2025-01-17 08:48:59

    谢谢容老师的讲解,对朱家角古镇比身临其境更深刻[耶]

    举报

    容锅 向沫籽老师学习!什么都很优秀! 举报

  • 叶惠麟笔名叶子2025-01-17 05:27:24

    拜读分享,谢谢老师的讲述和介绍!叶子

    举报

    容锅 谢谢叶老师到访支持! 举报

  • 杂食/老牛。2025-01-17 03:24:36

    早啊!是的。多谢!老警:在下听见也。多谢!身临其境也。夜景,也看见过。多谢!多谢。多谢!祝福您:冬安。巳巳如意也!

    举报

    容锅 很少见到老牛老师的点评,特别感谢! 举报

  • 黄妞妞2025-01-16 23:07:59

    喜欢听容老师讲青浦的故事、

    举报

    容锅 谢谢支持! 举报

  • 容锅2025-01-16 22:09:22

    本文已被录入《中国民间故事》(上海卷)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