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04号 20点 阅读 2133 评论5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跨越40多年的两张照片
我一直珍藏着一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暨改革开放开始之年的一张黑白照片。因为,那年春风浩荡,彻底改变了我们5名农家子弟的命运。
40多年后,我和我的同学们又相约按原照位置顺序拍了一张照片,和我们40多年前的照片合在一起。跨越40多年的两张照片,见证了我们在改革开放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的足迹;见证了我们在敬业爱岗的职业生涯中收获的春华秋实;见证了我们在加入老年行列后仍然不忘初心、在力所能及的活动区域绽放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芳华;见证了我们续写的精彩人生故事。
这是两张跨越了40多年的照片,黑白照拍于1978年的开春时节,照片上的这5位农家子弟,从不同的途径得知参加1977年12月11日、12日上海市高校招生文化考试被录取的消息,前往公社教卫组领取《入学报到通知书》时不期而遇,大家相约到嘉定县城拍张照、洗个澡、吃顿饭,一起庆祝一番。
第二天,我们5个人分别请了假,骑自行车在当年城中一条街的嘉定照相馆集中……照片中的五人,1972年2月在方泰中学就读高中,其中前排左侧的朱明荣是学生会干部,后排右侧的朱盛国是三班班长,左侧的姚鸣是四班班长。
那天,5人在城中一条街的嘉宾饭店把酒言欢,天南海北聊得最多的是感谢命运的眷顾、感谢国家重启高考政策、感谢自己的自信和努力,能在570万高考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百里挑一的一员,是值得庆贺的幸事。尤其是朱明荣、朱明岐兄弟俩同时被录取,更是轰动了整个方泰地区。
那天5人匆匆一别,再次能聚拢在一起成为一种奢望。就读时天南海北,工作后各奔东西,直至各自退休后在高昌路的鼎厨餐馆才重新相聚,于是就有了那张按照当年样式,请餐馆服务员用手机所拍的彩色照片,这一别就是40多年。
退休后的我们,仍发挥着余热,为社会尽微薄之力:朱明歧在嘉定区漳浦路118号创办了国内唯一一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授牌的“中国字砖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心”,出任《明止堂中国字砖馆》馆长;朱盛国退休后受聘上海曙光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定期在公众号上发布防病治病知识;朱明荣退休后任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为汽车人才和嘉定汽车产业“加油”——记嘉定区“最美老干部”朱明荣》一文,刊于《上海老干部工作》2024年第6期;姚鸣退休后成为嘉定区委老干部局网宣队骨干,在《上海老干部工作》《上海老年报》发表文章40余篇,现任嘉定区关工委教化服务团调研组组长。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