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从何尊出土到著名广告词“看中国 来宝鸡”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0月13号 07点 阅读 10039 评论2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从何尊出土到著名广告词“看中国 来宝鸡”

郑鼎文 

何尊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由一位姓何的西周宗室贵族铸造。它的发现和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庭院中被发现,到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何尊的故事充满了波折和幸运。

1963年,宝鸡市贾村镇的一户陈姓人家在后院土崖上发现了何尊。起初,这件青铜器被当作废品处理,后来甚至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幸运的是,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的一名干部在收购站发现了这件青铜器的不同寻常之处,最终以30元的价格将其购回,这件青铜器也因此成为了宝鸡市博物馆的第一件青铜器藏品。

何尊不仅因其造型精美、纹饰华丽而受到重视,更因其内部铭文而闻名于世。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的字样,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揭示了西周时期对于国家中心的定位和统治理念的变迁。何尊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西周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著名专家马承源在故宫武英殿见到这件青铜器后,对其造型精致感到惊讶,并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感觉有文字刻痕。经过清除锈迹后,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达12行的铭文,共计122字。这些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包括周成王迁都洛邑等重要历史信息。

何尊铭文的发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其铭文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还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铭文中提到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指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何尊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的功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何尊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将铭文翻译为白话文,即:周成王开始迁都成周,还按照武王的礼,举行福祭,祭礼是从天室开始的。四月丙戌,成王在京室诰训“宗小子”们,说:“过去你们的父亲能为文王效劳。文王接受了大命,武王战胜了“大邑商”,就向天卜告,说:‘我要住在中央地区,从这里来治理民众。’呜呼!你们或者还是小子,没有知识,要看公氏的样子,有功劳于天,完成使命,敬受享祀啊!”王是有恭德,能够顺天的,教训我们这些不聪敏的人。王的诰训讲完后,何被赏赐贝三十串,何用来做□公的祭器。这时是成王五年。

在何尊的铭文中,有一句话是“恭德裕天”。其意思就是谦恭的品德和顺应天命。其中“恭德”指的是谦恭的品德,“裕天”则是指顺应天命。其中的“德”字,相较甲骨文,底部多出“心”字部首。有专家认为,有“心”方为“德”, 象征着民心、民意、民本,表明在3000多年前,“德政”这一政治理念业已出现,这为人们理解中国的政治传统提供了有益启示。

西周统治者吸取商亡国的教训,创新性提出“德政”观点,奠定了中国文化向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发展的大方向。自此,华夏社会文化开始从重巫向民本嬗变。周人将道德教化作为主要的治国手段,追求社会道德的协调,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此外,周人还深刻认识到要善待民众,因而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也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赢得民心,最终才能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9年12月22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北京华闻印象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新时代•中国品质旅游营销峰会暨2019锦绣中国榜发布盛典”在京举行。陕西省宝鸡市在此次盛典上一举斩获“首批中国最佳品质旅游胜地”及“新时代•中国最具文化魅力旅游名城”两个奖项,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勇超作为代表领取了奖项,并在随后的“我为家乡推介”环节中做了“看中国、来宝鸡”的专场推介。

武勇超提出宝鸡全域旅游推广语“看中国,来宝鸡”的缘由之一是“中国”首次以词组形式出现在宝鸡出土的青铜重器——何尊铭文之中。

“看中国,来宝鸡”这一宣传宝鸡的广告词,顺理成章地利用了出土于宝鸡、并且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有“中国”这一词语的事实,非常巧妙,非常贴切,非常形象。谁若要亲眼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两字,就非亲自来宝鸡不可。因此这个广告词非常吸引人,非常震撼人心,足以打动人心,自出台以来备受青睐,流传很广,传遍了全国各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真是达到了人人皆知、个个皆晓的程度。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称“陈仓”,有8000年文明史和2770年建城史。华夏始祖炎帝日中为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历史典故和“铁马秋风大散关” 中的大散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陇关,也都在宝鸡。所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称宝鸡是“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

今年9月10日,秦岭脚下,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前停下脚步,久久注视。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词,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习近平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总之,从何尊出土到发现何尊铭文,从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到宝鸡全域旅游宣传语的产生,从宝鸡文旅融合发展的兴旺发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宝鸡参观国宝何尊,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无比自豪和荣耀!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6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6人点赞

本文作者

郑鼎文

桑榆晚红,爱好写作,著书九本。 讲学四百场,受众百万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陕西省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zzkhzfw2024-10-13 10:31:42

    我儿子在九十年代未进西北工大连续读了九年书,我去过西安三次,也到过延安,可惜没能去过宝鸡

    举报

    郑鼎文 真可惜,若有可能,让儿子带你来宝鸡一游。 举报

  • 元齐2024-10-13 09:56:38

    因为无知,差一点丢失一件国宝!想起来后怕!

    举报

    郑鼎文 是的,几乎永远成了废品。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