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由丰收节想到的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0月04号 07点 阅读 10787 评论11 点赞3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由丰收节想到的

唐德华

 

        在庆祝第七个我国农民丰收节的日子里,央视新闻国际频道中国新地标节目以“北大荒:发展现代农业,端牢中国饭碗”为题,报道了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开镰收割的喜讯。在北大荒工作生活了24年的我,看着电视中一望无边的水稻田成熟在望,沉甸甸的稻穗喜气洋洋地随风飘荡,由衷为第二故乡水稻又获大丰收感到高兴。

 

 

 

 

        北大荒,旧指我国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如今的北大荒集团前身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20 年改制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其总面积5.36万平方公里,耕地4874.4万亩。自1947年开发至今,经过三代北大荒人70多年的艰苦奋斗,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超1万亿斤。在占全国耕地不到3%的土地上,为国家提供了14%的商品粮。如今一年产出的粮食,可以满足1.6亿人口粮的供应。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原上,现已建成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它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看到当今的丰收景象,我们不会忘记北大荒人的楷模——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徐一戎先生。北大荒曾被视为水稻禁区。由于无霜期短,水稻产量一直很低,每亩只有几十公斤。徐一戎先生用毕生精力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攻关,最终攻克寒地水稻种植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垦区寒地水稻大面积种植和高产,为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率做出了特别重大贡献,也打破数十年来麦豆一统天下的种植业格局,实现了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徐一戎先生因此被广大群众尊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

 

 

 

 

        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农垦总局机关工作时,总局提出为国家提供100亿斤商品粮的奋斗目标。由于当时种植业结构没有根本性调整,直到1995年才攀上100亿斤的台阶。后来,寒地水稻种植技术攻关成功并得以大面积推广种植,2005年商品粮翻了一番,达到200亿斤;2009年达300亿斤;2011年达400亿斤;以后一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第一个100亿斤,从1947-1995年用了近半个世纪;后来10年时间翻一番;再用4年攀上300亿斤;最后仅用2年完成400亿斤的宏伟目标。这是科技的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我下乡那时,种植业结构是“老三样”,小麦、大豆和玉米。收获季节是八、九月份,恰逢北大荒的雨季。连日阴雨后大田被水浸泡,机械下不了地,只能人工收割。记得1972年10月秋收时,接连阴雨天,大豆地里一片汪洋。10月中下旬气温已达冰点,垄沟里的积水已有冰茬。割大豆不能穿雨靴(容易割破漏水),而是穿一种当地人称为“水袜子”的胶鞋,即高帮解放鞋。脚踩到地里,冰水没过脚脖子,鞋子马上全湿。时间一久,泥水冰冷刺骨,双脚完全冻麻,疼得直跺脚。那钻心的疼痛滋味,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北大荒的大豆地一根垄长达一公里左右,一般需一个上午才能割到头,中午饭就在垄的那一头。这是特别遭罪的体力活,脚在泥水里冰得麻木不仁,身上却还冒热汗。口渴,学着老职工用手把水面的漂浮物撇去,哈下腰喝两口;累了,就把镰刀横在腰上,在垄背上站一会儿。接近晌午时分,大伙儿早已累得精疲力尽,很多人还没有割到地头。少数已割完的同志会转过身来“接垄”,帮助落在后面的同志,充分体现同志间兄弟般的友情。

        小镰刀割大豆,事倍功半。人遭罪,产量低,粮食还浪费。直到11月初大地上冻,机械才能下地作业。

        大面积推广寒地水稻种植后,“以稻治涝”取得显著成果,再也不用怕收获季节老天连着阴雨了。

 

 

 

 

        如今,北大荒不仅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9.7%,而且从农业种植到生产管理,开始实施全流程数字化试点。应用传感器和无人机提供的数据,对大田管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作为曾经的北大荒人,看到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我也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坚信经过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的共同努力,中国人的饭碗一定会端得更牢,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一定会实现,北大荒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8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嘉敏2024-10-05 07:25:49

    丰收节更忆往昔耕耘场景!

    举报

  • 郑寓2024-10-05 06:32:38

    致敬北大荒人[强][玫瑰]

    举报

  • 徐建国2024-10-04 17:46:27

    北大荒变北大仓,兵团战士功不可没,科技加持如虎添翼。

    举报

  • 杨克元2024-10-04 16:44:52

    文章回顾了北大荒从荒芜之地变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历程,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

    举报

  • 铭拳太极2024-10-04 16:26:24

    昔日的北大荒,如今是国家的米粮仓。崇敬徐一戎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崇敬每一个北大荒的耕耘者!衷心拥护习总书记重视为国家民族生存″端牢中国饭碗″的英明决策!为佳作点赞!谢谢分享!

    举报

  • 雪玲2024-10-04 10:43:25

    北大荒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们点赞!致敬!

    举报

  • 紫 叶2024-10-04 09:50:51

    北大荒变大粮仓,饭碗端在咱手上。赞!

    举报

  • 霜木2024-10-04 09:50:29

    当年的北大荒,如今成了赫赫有名的米粮仓,24年的心血终结成果,吃了白米饭,不忘种粮人。致敬北大荒人!

    举报

  • 王富珍2024-10-04 09:45:04

    金秋十月,丰收季节,喜迎硕果,辛勤种植,在望好收成。如今机械化,快速收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北大荒粮食重地,已发生巨大变化,农业日新月异!赞!谢谢唐书记佳作分享!

    举报

  • 家在闵行2024-10-04 09:43:11

    经仔细阅读,发现前面评论有误。总产应是400多亿斤,2023年上交国家商品粮达423亿斤,可满足1.6亿人一年的口粮。厉害,北大荒了不起。

    举报

  • 家在闵行2024-10-04 09:33:08

    寒地水稻喜获丰收,北大荒水稻总产达4亿斤。成绩取得靠的是一代代北大方人不懈努力,靠的是徐一戎等农技人员科学探索,靠的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