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小书薄礼献“血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10月07号 07点 阅读 10231 评论17 点赞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献“地”

邵嘉敏

 

        飘逸着淡淡油墨芳香的拙作《莘庄漫记》,终于在喜迎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得以出版发行。

        护封上,现存莘庄地面上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与一枝堪称莘庄镇花的绿梅交相映辉。封面,曾为“亚洲第一”的莘庄大立交,从地铁1号线延仲至莘庄到上盖“天荟空中之城”,存在了近二十年的地标性建筑“莘庄站”“红楼”,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几次辟建的“莘庄公园”,浓彩淡抹中凸显莘庄这个当今发展中的大都市副中心的底蕴、风采。

        9月26日上午,在“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忆•莘庄,一起走过的岁月——莘庄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图片展”开幕仪式,简朴又不失隆重举行。在《莘庄漫记》新书发布、赠书环节,主持人让我谈谈创作灵感。我说,没有灵感,但有记录点滴的感受。我谈到,莘庄是生我养我,伴我走过一个多甲子年的“血地”——血脉之地,当然对她怀有深深的情感。

 

 

 

 

        退休八年多来,有时间对这块土地上走过的路回望一番,有感而发,记录下了二、三百篇,每篇一、二千字的小文,加上此前偶成的些许文字,从中梳理、筛选了150余篇,形成了这本28.5万字的小书。这里面,当然是浸润着笔者一片心血的。要说这些概属散文类文字的风格、特点,可能就那么点“土、苦、我”的“地气”。所谓“土”,本土的人、事、物。“物是人非”“事过境迁”“人生如水”三个篇章所述物、事、人,均为发生本土,作者所见、所闻、所交、所经历。语言也土,较多使用本土方言、俗语。所谓“苦”,故土曾经苦难,苦难铸就辉煌。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吃不饱饭、饥不择食的苦,衣不蔽体的苦,住房上漏下湿、叠床架屋的苦,要读书没学上的苦,农忙“做生活”“鸟叫做到鬼叫”的苦,农民失地、下岗“寻生活”难的苦……字里行间几多由“诉苦”而“思甜”。所谓“我”,通过我这个渺小的个体,窥见差不多与共和国同岁及五六十年代出生这代人的独特经历,试图映衬一个镇、一个地区乃至共和国75年沧桑巨变,尽绵薄之力讴歌这方水土这方人这个时代和伟大的祖国。

 

 

 

 

        心灵有家,生命有路。《莘庄漫记》的正式出版发行,由衷感谢莘庄镇党委、政府“莘庄镇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鼎力支持!亦师亦友、文史专家张乃清先生予以倾心指导并赐书名,历史学家、曾为古籍辞书总编出版人、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伟国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方志方言研究者褚半农先生,分别赐序使蓬荜生辉。三位耋耄、古稀之年的“老莘庄”人,对故乡的款款深情溢于言表。

        众多“老莘庄”父老乡亲来参加这场活动,回忆一起走过的岁月,感受美好新生活,根植的当是对“老土地”的深情和挚爱。感谢你们的感悟、包容、厚爱!诚惶诚恐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协理事、闵行区作协主席宋海年先生鼓励说,“怀乡土之旧事,感生活之常青。”

 

 

 

 

        泥尘印痕是吾乡。谨把这本小书,并通过记叙的些许凡人、琐事、作物植物物件,权作薄礼献给故乡热土,庆贺新中国75周年华诞。

        (草于国庆节前夕)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太良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5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5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家在闵行2024-10-07 22:01:51

    转吕老师评论:27年笔耕精华, 70载家乡情怀。

    举报

  • 徐建国2024-10-07 21:08:48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果把它写出来,就是信史。

    举报

  • 黄新2024-10-07 20:27:17

    拜读!分享!点赞!

    举报

  • 朱勇平2024-10-07 20:02:32

    同龄、同乡、同村人;老同事、老大哥、老领导。拿到赠书那天,有点迫不及待阅读,拜读佳作,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乡情、亲情有着浓浓之情。《莘庄漫记》值得细细品读。

    举报

  • 王富珍2024-10-07 19:57:31

    邵老师怀着一片深情,自小爱看书爱写作,对莘庄地区的乡士.风情.经济.文化.地域变化等了如知掌,点点滴滴忆情深。亲身经历,苦酸甜辣,记忆深刻。古士情,巨变化,情怀深。佳作感人。谢谢邵作家精彩分享!

    举报

  • 嘉敏2024-10-07 15:51:03

    渐渐老去,总有回忆穿过故乡。拙作选编集成过程是一件有点回望沧桑又有点七彩纷呈的事,做起来感觉重温亲切。就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数着共同经历的风雨阴晴、甘苦酸甜、离合悲欢,点点滴滴记下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对故土的追念挚爱,对事对物的怀恋,对爱对情的理解,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希冀。故事虽渐渐远去,真情仍在。即便垂垂老矣,仍愿珍惜和向往。 一并诚谢各位友一以贯之鼓励!

    举报

  • 雪玲2024-10-07 13:50:24

    150多篇文章,28.5万字,凝聚了作家邵老师的心血,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莘庄镇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述了一位从农民到乡镇领导的苦与乐的成长经历。祝贺邵老师!谢谢佳作分享!

    举报

  • 浦江思源2024-10-07 13:21:45

    向邵老师表示祝贺!

    举报

  • 顾仲源2024-10-07 12:54:13

    拜读佳作,感人至深!赞!

    举报

  • 涛声依旧2024-10-07 10:42:42

    辛勤耕耘,承史出新,赞!

    举报

  • 紫 叶2024-10-07 10:30:28

    同为老莘庄人,拜读嘉敏老师的《莘庄漫记》尤为亲切,故乡75载的那人、那事、那路、那房、那生活……,一切都翻天覆地,今非昔比。感恩这方水土的代代莘庄人,感恩伟大的党和亲爱的祖国!赞,浓情实感的好书!

    举报

  • 郑寓2024-10-07 10:09:42

    农民出书,献给血地---不易[强][玫瑰]。

    举报

  • 家在闵行2024-10-07 09:39:47

    品阅美文,一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文中每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好似自己也亲历过。二是有一种久违亲切感,品阅美文好似与同村的邻居大哥对话,一口吴侬软语本地口音,泛起一种久违的乡音乡情乡愁。三是好似读了中国农村编年史,写的是本人本乡本土的事,却反映了我们上海县、闵行区、上海市,乃至中国农村过往烟云,具有真实沧桑感和历史感。  谢谢嘉敏老师,一个曾经农民,能写出这样富有乡土气息,又反映本土人文历史佳作,真的让人钦佩。

    举报

  • 杨克元2024-10-07 09:38:15

    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不仅可以了解莘庄的历史与文化,更可以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举报

  • 徐凤平2024-10-07 07:59:42

    书写莘庄,笔记春申。

    举报

  • 朱 岭2024-10-07 07:49:55

    此文,乃嘉敏兄的出书感言。出书不易,是因为作者需汇聚零星作品且又符合自己准则的作品;出书颇难,是难在作者起点高,要求高,责任性高。我想通过嘉敏兄的大作,一定能让我领略七宝比邻莘庄镇的发展风貌。

    举报

  • 赵妙娟2024-10-07 07:44:44

    邵老师的《莘庄漫记》是礼赞新中国的最好礼物!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