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9月28号 15点 阅读 10707 评论14 点赞5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进入“天宫号天和核心舱”仿真舱
9月27日下午,我和单位里的退休老同事参加一年一度的“三看”活动。所谓三看,就是看改革成果、看经济发展、看社会进步。
这次,我们去浦东临港那边的上海天文馆参观。这是一座全球最大的天文馆。
我们在标题为“征程”的三楼展厅里,进入了陈列着的一比一、仿真的中国空间站天宫号“天和核心舱”的模型。在这里,一睹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天宫号空间站的命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代表着中国对高远航天梦想的追求。我们在核心舱里首先看到了非常醒目的五星红旗。
在核心舱里,配备了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以及先进的机械臂技术。大型的机械臂,是由七个关节,两个末端作用器、两台手眼相机、两根臂杆、两台肘部相机和中央控制器等组成。机械臂可以执行空间站舱位转位与辅助对接、悬停飞行器捕获与辅助对接、辅助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舱外各类负载搬运任务。
核心舱里还有空间站状态显示、天地通信、太空视频、空间环境检测、飞行状态显示等等的设施。
挂有红色的中国结非常喜庆。这里是航天员的睡眠区。里面有特制的航天员睡衣等辅助用品,还贴有他们的个人照片和所拍摄的宇宙景色。给予参观者以温馨美妙的感觉。
在睡眠区旁边,有航天员的健身区和食品区。食品区陈列着压缩食品、肉类“罐头”、流体食物和水果“罐头”等食物的展品。我想象了航天员在失重状况下用餐的奇妙情景,其中就会有液体漂浮在空间站的半空之中吧。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参观上海天文馆进入天宫号“天和核心舱”很有意义,也令人感慨!
今年是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2周年。从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始,到现在的神州十七号航天员杨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实属不易。
我还记得中国神州十号乘组的航天员首次在距离地球三百公里之外的天宫一号,由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聂海胜配合,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一课”。在空间站为大家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各种奇特现象,点燃了无数中国青少年的航天梦想。
我看到了在天和核心舱里的“植物种植实验”、“蚕虫养殖舱包”。小辰光,我养过蚕宝宝。从粘在纸上的密密麻麻的蚕卵,开始出现黑点,变成小小的蚕宝宝,到吃桑叶长大,通体发亮“上山”结茧,再到破茧成蛾、交合布卵。这是我儿时自己动手养蚕宝宝的难忘记忆。想必今天的小朋友,一定会更想知道在太空中,蚕宝宝是怎样成长的吧。
确实,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在“天和核心舱”里观摩、动手操作,充满着好奇。
当我走出“天和核心舱”,站在舱外的平台上,凝视着深蓝色的浩渺天空,星光灿烂。由衷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