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汉代两名将为何被誉为善谏典范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9月09号 06点 阅读 10421 评论3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汉大将军赵充国“河湟屯田”油画  (浦江客读史251)

 


【浦江客读史】汉代两名将为何被誉为善谏典范
——《容斋随笔》札记之二十八

 


       古之大臣,对皇帝提建议是一门学问。其中固然有皇帝从善如流的气魄,但是身边的重臣在表达意见时能够让皇帝非常受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士大夫论利害》中就举了两个善于劝谏的大臣典范。

       一个是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著名将领和重臣的赵充国。

       赵充国,《汉书·赵充国传》评曰:“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详兵法,通知四夷事”。说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率百壮士突围,被拜为中郎,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等职。他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汉昭帝死后,与霍光等拥立汉宣帝,封营平侯。累官蒲类将军、后将军、少府。神爵元年(前61),计定羌人叛乱,并开展屯田。

       《容斋随笔》记述了神爵元年赵充国的史例。赵充国征伐先零(汉代羌族的一支,最初居于今甘肃、青海的湟水流域,后渐与西北各族融合),打算解除骑兵就地屯田。汉宣帝担心先零人听说此事,将进攻骚扰屯田的士兵。赵充国说:“先零是小规模的抢掠,有时杀害人民,这情况原本不能彻底禁绝。倘若大军出征而先零人不再来抢掠,那么出兵是可以的。如今同样不能一下子禁绝,而放弃坐等胜利的方式,不是对待蛮夷的好办法。”

       据《汉书》记载,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败羌人进犯。他三次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形势,建议防事变于未然,提出“以兵屯田”主张,得到汉宣帝赞赏。他领骑兵不满万人迅速出师,巧渡黄河,立稳阵脚,作好战斗准备。到达湟水岸边,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出,只以威信招降,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这时,他建议朝廷屯田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作为持久之计,提出亦兵亦农,就地筹粮的办法,可以“因田致谷”,“居民得并作田,不失农业”;“将士坐得必胜之道”;“大费既省,徭役预息”等“十二便”。这对当时支援频繁的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一直影响到后世。

 

 

西汉名将赵充国画像、雕像和连环画像

 

 

       另一个是东汉名臣班超之子、东汉将领班勇。

       由于世代理事西域的家庭环境,使班勇“少有父风”,后承父志在西域事务中屡建功勋。汉安帝时,匈奴攻扰西域,他任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126),领导西域各属国大破北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著有《西域记》,为《后汉书·西域传》所依据。班勇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继班超之后,再次实现沟通中原王朝和西域联系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容斋随笔》记述了汉安帝元初六年(119)班勇请求重新设置西域校尉的史例。当时在朝会上,班勇请求朝廷重新设置西域校尉。有参与讨论的大臣向班勇责问道:“班将军能保证匈奴不在边疆为害吗?”班勇答道:“现在设置州牧来禁绝盗贼,如果各州牧能保证不出现盗贼的话,我也甘愿拿受腰斩之刑来担保匈奴不在边疆为害。如今跟西域各族交往,匈奴的势力必定减弱,所造成的灾祸就小多了。如果不和西域往来友好,西域各国势必要依附匈奴,那么中原所花费就不止十亿了(《 后汉书• 班勇传》 作千亿)。设置西域校尉确实是有利的。”

       据《后汉书·班梁列传》记载,汉安帝元初六年,班勇在朝会上谏议:恢复敦煌郡营兵、复置护西域副校尉、西域长史以及出屯楼兰,恩威并用,以渐进的方式统领西域。班勇指出:“今置校尉以扞抚西域,设长史以招怀诸国”可以达到“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以疑匈奴觊觎之情”的目的;况且在历史上已有设置的先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不设置,后果不堪设想,即“西域绝望。绝望之后,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恐河西城门必复有尽闭之儆矣”。班勇的谏议,为朝廷下一步经营西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迈对赵充国和班勇善于谏议的史例总结说道:“士大夫论利害,固当先陈其所以利之实,然于利之中而有小害存焉,亦当科别其故,使人主择而处之,乃合毋隐毋欺之义。”意思是说,士大夫议论利和害,本来应当先陈说为什么有利的实际,然而在有利之中间同时有小害存在,也应当分析区别它的原因,让君主选择而加以决断,这才符合对君主不要隐瞒不要欺骗的君臣大义。

       所谓“谏议”,是指古代臣下向君主提出建议或规劝,以减少决策失误和改正谬误,即所谓“匡正君主,谏诤得失”。有的文献把谏议的功能归结为“献可替否”,即提出可行的方案,以代替有害的不可行的方案。孔子主张进谏要:“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也就是说,如君臣间没有建立起信任,臣下的进谏就会被君主认为是诽谤自己,自然不会被采纳,甚至还会招致灾祸。所以,孔子十分注重进谏的方式,基本原则是“度主而行之”,即要揣度君主的心理,视君主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进谏方式。

 

 

东汉名将班勇画像与影视剧中班勇形象的剧照

 


       洪迈指出,赵充国、班勇采取的谏议方式是“极尽利害之要”,也就是说极尽了利与害的要点。

       赵充国率军进入先零羌所在地,下令部队不许烧羌人民宅和草地,羌人深受感动,有上万的羌人投降,局势暂时稳定。赵充国考虑局势必有反复,打算“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他写了奏书还没上报,又接到皇帝催促进兵的玺书,他带病修书,写下了有名的《上屯田奏》,再一次申明罢骑兵、留兵屯田耕战两利的策略。皇帝看后,让他自己考虑,赵充国写下了《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直陈“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赵充国因为对屯田和用兵利害讲得透彻,汉宣帝闻报非常高兴,“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局势的发展果然如赵充国所料,到来春先零头头被羌人内部捕获斩首,羌人万余人投降,于是边境安定。

       班勇在经略西域问题上,讲透了设置护西域副校尉、西域长史的重要性,同时也讲透了出屯楼兰的重要性。班勇指出之所以出屯楼兰,可以“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慬匈奴,东近敦煌”。屯田在于使士兵兼具生产的功能,战时为兵,闲事耕作,自己解决一部分给养,既有助于舒缓朝廷长途补给的耗费,又有利于士兵长期驻守,一举两得。当时,经过一番争论,朝廷采纳了班勇在敦煌设置西域副校尉的意见,但未采纳屯田楼兰的意见。此后的局势证明,由于未在楼兰屯兵,北匈奴与车师后部联合入寇河西四郡,使边民大受其害。最终,朝廷还是重新考虑班勇的建议,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带兵出屯柳中。至此,班勇的主张全部得以落实。

       洪迈对赵充国和班勇的做法,予以了极高称赞:“此二人论事,可谓极尽利害之要,足以为法也。”是说这二人分析事情,可以说把利害双方的要点全都讲透了,足以供后人效法。由此可以看到,说服君王接受谏议,不仅需要有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超脱私利,出于公心,同时也要讲究策略。劝说君王,既要以真诚丰富的情感打动君王,又要以雄辩的力量给皇帝讲道理。写奏折之前要深思熟虑,周密设计,认真构思。要考虑皇帝怎样才能被说服,讲究策略地有针对性地讲道理,让皇帝感到他们是在真诚的讲道理,是在真诚地帮助他。这不仅对皇帝本身有好处,对国家的事业也有好处。谏议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最有效的的还是对君王“极尽利害之要”,极尽说清利与害的要点。这样,才符合“毋隐毋欺之义”,对君王和国家有利。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136517303702024-09-09 09:40:16

    先是赵充国,后有班勇,汉代两名将对君主谏议并得到采纳,乃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也!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51)《汉代两名将为何被誉为善谏典范》将汉代两名将对朝廷进谏的史实再现在读者面前。谏言往往被人误以为犯上、忤逆、偏执而多遭厄运,所谏之言亦大多胎死腹中。然而文中两名将之所以成为善谏典范,首先是他们出于公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为民,对敌我双方态势洞察秋毫,诚挚而又深刻地向皇上呈报谏议,实事求是陈述利害。明智的君主欣然纳谏,谏议与纳谏两全其美。自古谏议多遭罪,汉代两将很欣慰!陈述利弊宏图绘,谏纳之间显智慧。为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51)《汉代两名将为何被誉为善谏典范》点赞!向曹老师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史海茫茫觅文章,精评似炬照心房。听君一番深意解,古为今用韵味长。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9-09 07:50:04

    赞曹老师佳作 善极尽利害之要/ 那才是有效谏议/ 阅尽三皇五帝书/ 曹师考古出新意/ 相传伴君如伴虎/ 历来臣小心翼翼/ 汉代西域多战事/ 平乱之后不敢息/ 以兵屯田金点子/ 月光熠熠映小溪/ 恢复敦煌郡营兵/ 楼兰再度风光起/ 两位重臣说透理/ 即被采纳民得利/ 为国谋略千般难/ 深思熟虑巧设计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王部长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点评如锦见诗情,以史为鉴任君评。为国谋略千般难,佳言妙语启心程。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 张载养2024-09-09 07:30:37

    善谏不易 善谏不易,一为善,二为谏;不善,味道变异,无谏,等于未提;古今都如此,须谏必善,善才有义。 汉代两将,时处东西;充国、班勇,善谏诚心;充国知彼善战,三次上书主张“以兵屯田”;名臣之子班勇,承父志西域建功;重设校尉,增强与中原的联系;善谏,都需陈利弊,提建议,避祸害,显效益;由此被采纳,史上留英名。 善谏非易事,涉政莫逃避;一颗红心在,不计己名利。 为曹老师的读史佳作《汉代两名将为何被誉为善谏典范》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的殷切关注和精彩评论!思接千载有深度,资政史鉴意深远;哲理视角情深邃,宏观历史听深见。辛苦了!!!(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