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4年09月07号 11点 阅读 10243 评论7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厚生阳伞厂的兴衰
在张堰史志中有关于姚石子开办张堰厚生阳伞厂提名而无具体的报道,后人都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阳伞厂”后来也成了当地不少老人口中原厂址地名的代名词。最近在金山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组编辑的《金山文史资料》第六期“张堰专辑”中发现镇志编辑梁向东有过这方面资料的调查。
1919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唤起了中华民族奋起救国的热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许多的工商界人士纷纷开始筹资创办实业,建造工厂企业,走上了民族工业发展之路。张堰阳伞厂筹建,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张堰是金山地区比较发达、富裕的乡镇。早在1919年就成立了金山第一家商会。1920年,在镇商会组织下,由高吹万、姚石子、钱伯勋、舒馨山、戚智川、莫古茹、闵献等人创办了一个有奖储金会。共集资款额800股,入股者每人每股每月交银元一元。经过钱佰勋、姚石子等人的商讨,一个开办企业想法开始付诸实施。由当时镇商会会长钱伯勋以储金会的名义负责招股集资,开办生产阳伞的工厂企业,取名为“厚生”。由姚光(石子)为阳伞厂董事,并有他起草了一份“厚生阳伞公司章程”,为阳伞厂的建制立章。厂址设于张堰花园路29号的三埭房子内(原张堰姚氏继述堂房产,解放后曾为张堰商业站用房,现为张堰白蕉艺术展示馆)。这也是张堰商界人士又一次闯入工厂模式企业经营的先河。
厚生阳伞厂董事会特地派人去上海聘请了一位熟悉阳伞生产制造业的宁波人王某为工厂经理,并委托他在上海招收了几十位技术工人,同为指导,又在张堰镇招收了部分新工人,边教边学,边摸边干,工厂也就这样开工了。
工厂开办后,厚生阳伞厂下设伞布、伞骨、伞钩、伞柄等车间,分别负责各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及产品装配。由于附近地区没有同类的阳伞制造企业,加上开始时生产的阳伞质量和花样品种都还不错,价格也公道,生意果然很好。同时,厂里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分销处,专门负责阳伞的订购、销售和原材料的采购。产品也逐渐打入到了上海市区的大市场,当年上海滩上著名的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也都发来了订货单,在民族之心的感召下,甚至一些远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商人也前来订购国货“厚生”阳伞,品牌打响,订货单不断,销量猛增,产品供不应求,利润不断增加,企业资本不断雄厚,形势一片大好。但也给工厂生产带来了压力,马上又增招工人,工人也比原先增加了好几倍;另外又借用了新北街口曹家的几间房子,作原料、产品仓库之用,腾出面积作为生产车间,几年里工厂规模比初建时扩大了不少。
虽然以后这几年时间里,金山历经军阀混战,特别是直系军阀齐燮元部和皖系军阀卢永祥部过境部队的骚扰,给张堰的生意带来了一些影响,但还没有到商品卖不掉、无法生存的地步,毕竟阳伞也是人们日常必备之物品。要命的是厚生阳伞厂的内部出了问题,不打自垮。由于阳伞厂开工后,销售形势很好。生意好了,各股东之间争权夺利,安插人员,营私舞弊,在阳伞厂的经营管理上造成了混乱。这样一来也为那个招聘来的工厂经理王某浑水摸鱼有了可乘之机。王某利用企业管理、财务制度上的漏洞,中饱私囊,截留预收缴的各地客户大批的订货款,采用空头买卖的办法,将厂里的所有流动资金收刮后一并卷走,逃之夭夭。等到厂董事会发现后,时已为晚。尽管事后及时报案,立案查缉,但主犯王某无处寻觅、无法抓捕归案,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厚生阳伞厂也由此一重击而垮坍了下来,一蹶不振。
据熟悉内幕的人反映,如果当时各位股东能继续投资补救,阳伞厂还不至于马上倒闭。但董事股东们都已心灰意懒,不肯再掏出钱来,对继续经营阳伞厂丧失了信心。作为主事人、董事会会长钱伯勋因厚生阳伞厂的失误而引咎辞职,一走了之,离开张堰去了上海,在闵南轮船公司乔念椿经理处找到了工作,当了一名协理。关闭后的工厂大量的善后事务工作,最后也只好有姚石子负责处理(包括内外债务,工人安置费等等)——张堰镇上曾经盛旺一时的厚生阳伞厂终于因“自股里败”而倒闭关门了。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