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南舟北帐”差异的文化密码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5月06号 01点 阅读 10482 评论4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图)莫高窟盛唐时期的第445窟北壁《弥勒经变》婚礼图中的帐篷
(下图)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13世纪造的载重量200余吨中型远洋货船  (浦江客读史236)

 


【浦江客读史】“南舟北帐”差异的文化密码
——《容斋随笔》札记之二十七

 


       南北差异,历来是国人热议的话题。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著名学者洪迈与一个辽州僧人也曾热议过这个话题。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南舟北帐》一文中讲述,他在豫章(南昌古称)一处寺院中遇见一位辽州僧人,与他闲谈。僧人说:“南方人不相信北方有能容纳千人的帐篷,北方人不相信南方人有能载万斛粮的大船。”接着,洪迈又引《法苑珠林》一书中的话说:“山里的人不相信有像树一样大的鱼,海上的人不相信有像鱼一样大的树。北方的胡人看见锦,不相信是吃桑叶的虫吐的丝织成的;吴地人身在长江以南,不相信有能容纳千人的毡制帐篷;黄河以北地区的人,不相信有载重量为二万石的大船。”洪迈由此说,辽州僧人所讲的情况与《法苑珠林》所讲的情况相合。

       今天的人们,已不再为“南人有万斛之舟”和“北方有千人之帐”而惊诧。到过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的人,可以看到一艘十三世纪我国福建所造的远洋木帆船。这艘海船的长度有34米、船宽11米、船深4米左右,载重量达200余吨。宋代时期,在福建、两浙一带广布海舶建造基地,远洋贸易海船的建造技艺已日趋成熟。南宋地理名著《岭外代答》记载,当时广西钦州所产的乌婪木是用做船舶舵材的最好树种,一支在原产地仅值上百贯文的乌婪木,在泉州等造船地可贩至数千贯。用乌婪木制造的大船,“蕃舶大如广厦”,是“持万斛之舟”。同样,在莫高窟《弥勒经变》婚礼壁画中可以看到,婚礼用的帐篷帐内面积很大,能设宴席,还可做表演场地。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元代贵族用于大会使用的帐篷,“诸宗王统将等聚会于一大帐中,帐可容两千人”。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南北差异,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到了宋代,从中国文化全貌观察,南北差异是非常广泛的。如对江河的称呼,“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河。如对口味的嗜好,“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大率南食多咸,北食多酸”,与现代的“南甜北咸”相反。对位置的选择,“南人尚左,北人尚右”。如对歌声的感觉,“南人之歌,南人闻之则喜,北人闻之则悲;北人之嘻叹,北人闻之则悲,南人闻之则漠然而已矣。”至于南北方言上的差异更为明显。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海内东经》作注时指出:“历代久远,古今变易,语有楚夏,名号不同。”《顔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曾作了形象比喻:“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浅浮,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南北语音“皆有深弊,不可具论。”

 

 

(上图)北宋东京城的宫殿(下图)南宋临安城的宫殿

 


       宋代南方与北方由于反差大,引起文人的强烈兴趣,不仅洪迈遇见的辽州僧人议论,而且有更多的士大夫对此多有论述。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曾这样说南北差异的:“东南,天地之奥藏,宽柔而卑;西北,天地之劲方,雄尊而严。故帝王之兴,常在西北,乾道也;东南,坤道也。东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浅,其生物滋,其财富,其为人剽而不重,摩食而偷生,士懦脆而少刚,笮之则服。西北奈何?曰:其土高面水寒,其生物寡,其财确,其为人藙而近愚,食淡而勤生,士沉厚而少慧,屈之不挠。”又一个南宋官员、著名民俗学家庄绰也有类似的议论:“大抵人性类其土风。西北多山,故其人重厚朴鲁;荆扬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肝鬲可见于眉睫间。不为风俗所移者,唯贤哲为能耳。”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宋代文人均为祖籍南方人而生长在北方的,应该说他们的议论较为公允的。

       宋代文人的这些论述,看法大同小异,但总体而言都充分肯定了地理环境对习俗的塑造作用,属于唯物主义的态度。宋人认识到了地势地貌及水文因素,认识到了气候及自然植被因素。这是各地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的基本前提。故《容斋随笔》指出,南北差异的原因“盖土俗然也”,这是自然条件和习俗造成的文化现象。

       当然,宋代南北文化差异随着时代进程,更多的是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仅以服饰为例,可见一斑。北宋时期,南北在服饰方面的地域差别明显。时至南宋,北地尽失宋室南迁,北方汉族的着装习惯随北方移民南迁,到了江浙尤其是杭州地区以后,服饰发生了变化。据《宋史·舆服五》记:“中兴,士大夫之服,大抵因东都之旧,而其后稍变焉。”

 

 

南北朝妇女服装展示图

 


       宋室南迁后,汴京的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等机构也迁至杭州。宫廷的高级工匠们带来了汴京精致的纺织技艺,使两浙成为全国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南宋绫锦院有织机三百架,工匠人数也过千人。除宫廷纺织技术外,民间包括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和艺人也随移民传入,为浙江带来了不同的纺织技术和艺人,促进了南北纺织技术的交流。随皇室南迁的大多是开封显贵,他们对高级纺织的需求,以及大量移民对纺织品的巨大需求,刺激了技术的进步。据史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见彩帛生帛交易额之巨大,充分反映出丝织商品交易之发达。

       有意思的是,北方移民也将胡化服饰带到了浙江地区。《续资治通鉴》记载,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可见,南宋时期南方已经受到了北方民族服饰及生活习俗的严重影响。就服饰而言,杭派服饰依然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移民带来的北方服饰文化和南方服饰文化发生剧烈冲撞之后,逐渐形成了以南方服饰文化为主同时带有一定北方遗留的新南方服饰文化。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有一种理念,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而长盛不衰,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大一统与多元一体的理念,它既是中国南北差异的文化密码,更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秘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形成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多元大一统共同体,具有强大而坚韧的凝聚力,由此形成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中华大一统文明。中华文明在广阔的国土上,各民族,各地区互相不断吸收、融合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上形成了由多个民族、多个地区组成的文明共同体。两千多年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遗产,成为了中华文明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内核和灵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刚柔2024-05-07 00:20:33

    谢谢浦江思源团体老师们分享高质量的研史博文!收藏待学!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5-06 10:16:46

    南北差异促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南舟北帐融合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南舟北帐”差异的文化密码》(236),将北方人与南方人从饮食到穿衣习俗、从地理位置的特性而形成的观点,用详尽的史实来了个“话说中国”。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语言,各民族生活生产的习俗定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碰撞,在千百年来的丰富的实践中,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大一统、多元化的和谐共生。这正是中华民族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的不竭的动力。差异不是差距,差异乃是特性。在寻找共同点,取长补短,南北互补,相辅相成吸纳融合的漫漫征途中,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奉行在保留中发展,在发展中保留的中华文明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密码所在。为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南舟北帐”差异的文化密码》(236)点赞!向曹老师学习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的关注和点评!你在精彩点评,我在学习欣赏!共享你的点评金句——在寻找共同点,取长补短,南北互补,相辅相成吸纳融合的漫漫征途中,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从古至今一路走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奉行在保留中发展,在发展中保留的中华文明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密码所在。辛苦了,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 张载养2024-05-06 08:30:13

    和而不同 必然趋势 地域有差异,不论南北东西;古人已发现,并且曾热议;北方帐篷容千人,南方大船载万斗;所见所闻不相同,观念语言自相异。 更有桔生淮南则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生态差异,带来认知区别;认知不同,又滋生多姿的习俗、风情;甚至连衣着、口味都五花八门,性格、语气也南腔北调。 中国地大物博,喜闻乐见多个民族、多种文明;地球五洲四海,容得下不同肤色、不同族群;不同的融合、互鉴,使世界和而不同;其中的文化密码,既源自根系,更有赖灵魂;趋势、走向终将一致,归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曹老师的读史佳作《“南舟北帐”差异的文化密码》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的关注和点评!你在精彩点评,我在学习欣赏!共享你的点评金句—— 中国地大物博,喜闻乐见多个民族、多种文明;地球五洲四海,容得下不同肤色、不同族群;不同的融合、互鉴,使世界和而不同;其中的文化密码,既源自根系,更有赖灵魂;趋势、走向终将一致,归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辛苦了,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5-06 07:16:06

    赞曹老师佳作 南舟北帐的差异/ 藏着文化的秘笈/ 学者僧人的热议/ 引出数百年话题/ 江海将巨轮托起/ 北方人不解之谜/ 篷设两千人宴席/ 南方人视为传奇/ 宽广辽阔的大地/ 难辨的明媚四季/ 纷繁的语言体系/ 皆让人扑朔迷离/ 交流打破了垒壁/ 融合是漫卷的旗/ 兼容并蓄的瑰丽/ 闪耀在多元一体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王部长的关注和点评!你在精彩点评,我在学习欣赏!共享你的点评金句——交流打破了垒壁,融合是漫卷的旗;兼容并蓄的瑰丽,闪耀在多元一体。辛苦了,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