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别给自己贴标签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5月02号 17点 阅读 10381 评论1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读了心理咨询师邹旭辉先生的《心不由己——走出强迫症的怪圈》。

      强迫症,并不陌生。有些人总是处于强迫之中,这强迫的力量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己。比如洁癖,怕细菌,不停洗手、洗澡,衣服一尘不染,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比如反复检查。走出家门,想起是不是没锁好门,必须回去推推;再走,又想起煤气、电器,又返回家里。考试时,反复检查名字是否填写正确;发信,又担心地址写错。病人多虑和多疑,无法自拔,苦不堪言。

       其实许多人都有点“强迫”的行为。我有时外出就会一直把手按着裤袋里的钥匙,唯恐遗失。有段时间,哥哥会在半夜三更打电话来问某部电影的演员或某本书的作者,他说如果不搞清楚,一夜难眠。但是这类“症状”,做过就做了,并不放在心上;而强迫症的患者,一面做,一面又在无尽地懊恼和自责,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这就成了毛病。

      邹医生医治过许多强迫症患者,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不少病人,一方面寻求治疗,恨不得一下子就脱离痛苦,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阻抗治疗,尽可能拖延前来治疗的时间。有些人很难与医生建立真诚的关系,害怕暴露自己。一些人口如悬河,内心害怕无话可说。

      邹医生详细分析了这种“阻抗现象”。原来这些患者把康复本身作为了一种新的危险,惧怕改变!许多患者把强迫症当做借口,在日常生活里逃脱了许多责任,因为病,他们就不必做任何事、也丧失了进取心。强迫症耗尽了他们的能量,统治了他们的生活;强迫症成了他们的活法。一旦治愈了它,他们反而更加的手足无措。

     人是可以适应任何环境的,包括最糟糕的环境。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囚犯关了几十年,当将要被假释时,精神快崩溃了,想犯点法继续留在狱里。最终出狱后还是自杀了。所谓被长期绑架者爱上绑架者的“斯德哥尔摩现象”的产生,也是同一个原因。改变意味着面对未知,而未知却会使人产生惶恐。阻抗改变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吧。

     “强迫症”是强迫症者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在潜意识里抗拒着新的健康生活,生活里不少人也爱给自己贴上种种标签来拒绝改变,拒绝去尝试另一种也许更适合自己的活法。

        曾经给自己贴过一个标签——“内向”。因为“内向”,所以不善谈吐,所以不善交友,所以不爱热闹,所以……。因为有了这个标签,自己的守旧、胆怯、懒惰和自私,好像都有了合法性。有了这个标签,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人格上的弱点了。后来有朋友与我交往后发现我并不是像自己说的那样“内向”,再后来我自己也发现人多的场合,虽然做不到妙语连珠,却也断断不致于畏畏缩缩、贻笑大方。这才明白原来那些标签实在是拒绝改变的“天然借口”哟!

        别给自己贴标签,意思就是不要过早框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尤其我们老了,一个“老人”的标签让我们事事畏缩,再也没有了改变和进取的勇气。事实并不如此。身体条件不如从前了,可是精神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我甚至觉得,唯有退休后才能更好的拓展生命的宽度。爱“宅”的,偶尔走出家门去享受一下朋友满座的“欢乐分贝”;而恨不得天天排满活动的,也可以宅在家里,品味一下“孤独的人生”预演未来。没有了标签,我会觉得世界更加宽广迷人。

       邹医生说得好:“在改变之中,我们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活,我们也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己。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越发真实和丰富”。

标签以外,有一个多么瑰丽的世界呀。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黄新2024-05-04 22:03:32

    感受到标签的可怕!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