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20号 04点 阅读 10937 评论14 点赞4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花明楼炭子冲看修养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是革命伟人、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里。冲的意思是山间的平地。花明楼是乡镇的名称,炭子冲是一个村子。
现在花明楼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其中就有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和铜像广场。这次我去长沙自由行,本想乘坐公共交通车辆去韶山,因为路较远需多次换乘,所以我报名参加当地旅行社的韶山“一日游”。由于年龄大了,开始时旅行社不同意,后经我再三说明,终于让我去了。
上午,我们首先到了花明楼炭子冲,瞻仰少奇同志的铜像、参观他的纪念馆和故居。
看到少奇同志伟岸的铜像,就让我想起在学生时代读过的语文课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节选。
记得少奇同志在论述共产党员修养方式及其应具备的美德时,他引证了很多我们中国传统美德的箴言。其中有共产党员应该“吾日三省吾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论述共产党员应该具有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美德时,少奇同志引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话语。
在强调共产党人的勇敢改过精神时,少奇同志引证“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话。在强调共产党员的诚恳、坦白精神时,少奇同志要求共产党人能够“慎独”,“事无不可对人言”。
少奇同志把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有价值的成分,与共产党员的修身结合起来的论述,确实影响着我们这代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在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时,看到了墙上挂着的1961年5月,少奇同志偕夫人王光美回家乡调查的照片。乡亲们纷纷来到这里座谈、聊天、侃家常。
在少奇同志面前,乡亲们说出了很多心里话。少奇同志在座谈会上,取下蓝布帽,露出满头银发,恭恭敬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将近四十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我感到对不起大家,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在基层干部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人们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他深深地了解了当时农村生活极端困难的原因,的确如乡亲们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就在这里他作出解散食堂,顶住五风这一重大决策。当年所谓的五风,就是指官僚主义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浮夸风、共产风。它混淆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界限,给国家带来了很大困难,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也就在这里,少奇同志办理了一桩私事:
他回乡时,当地政府就修缮旧居和创办纪念馆的事,向他请示。他坚决予以拒绝。同时他看到办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几个村的村民无屋可住。他把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说,要把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摇头摆手决不接受。
少奇同志诚恳地说,拜托大家,帮我守屋好不好?他的诚心诚意,村民们无法推辞,于是有六户村民分别住进了刘少奇旧居。
导游说,这也是为什么旧居在文化大革命中,基本上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
纪念馆里的结束语说得好:刘少奇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