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6月01号 05点 阅读 10622 评论8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西域刀羊扛疫记(外一篇)
缪新亚
本以为写完终极篇,“两头刀羊”的故事也就完了。不曾想到,文友聚会之后,想法变了:会上,文友们的警句妙言,精彩纷呈,大有文人说“命”,智者悟道的感觉,不记下来,可惜了!因为是两头“刀羊”以外的事,那就算“外一篇”吧!再加上,经历疫情,逃过劫难,对我们而言,何尝不是生命的“外一篇”呢?
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有7场,不敢说,这是第8场,但自我欣赏,津津乐道一番,还是可以的吧!是以辑之,并记之。
劫后余生,感悟生命
劫后余生,才发现:每个人都像浮世的尘埃,在纷扰中,飘浮游荡,谁也不知落在哪里,结果怎样;
每个人都在诉说疫中经历:封城、静默、核酸、中招、阳康、侥幸。死别…故事各不相同,会场上,每个人都急于表达,竭力倾诉,叽里呱啦,闹闹哄哄,场面纷乱。
组织者英明,当机立断,大声宣布:今天文友聚会,已安排发言环节:一个主题:疫情之后的生命感悟;时间有限,形式不拘,每人三分钟。
这招果然见效,现场立刻安静:有人陷入沉思,有人拿出本子,有人起身如厕…空气凝滞,蓄势待发,如兽卧山间,屏住呼吸,伺机而动。
主持人亮嗓开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生命不只是一场物质盛宴,也是一场精神修炼,说是来日方长,不要忘记世事无常,生命宝贵,余生更贵!今天我们聊聊生命的物质意义,说说生命的精神作用,见仁见智,百无禁忌,但负面情绪免谈,诸邪回避!
现实英雄,古人睿语
真的开场,大家倒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觉,会场反而变得沉闷,主持者善于控场,主动点将:我们中间有一位英雄:他是退伍老兵,退休警官,在“战疫”中他续写着老兵新传,被居民赞为“抗疫英雄”,下面我们请这位英雄讲讲生命的感悟。
军人自有军人气概,他爽气上台,腰板笔挺,双脚一并,标准军礼,阳刚之气、威武之仪立刻显现,让人大有未曾开口先见威势的感觉,话语铿锵: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但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普通一兵。疫情中确实英雄辈出,因为当英雄也很简单:当有人需要的时候,情愿牺牲自我,那就是英雄!
在部队,有位首长说过:“战士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我永远记得。生命不是转眼燃尽的蜡烛,而是一支光芒四射的火炬,传到手中,就要把它高擎,在传给后人之前,要不惜生命,尽量让它燃烧得更加明亮。生命有限,但价值无限。生命是一条线段,价值是一条延长线。生命可以终止,而价值不会消失!他对生命的感悟,言简意赅,掷地铮铮,敲击人心。
掌声立起,接着马上有人接上——那是文友中的博古通今的一位,众人一词,说他是群中“文史专家”。
他出口不凡,亦古亦今,娓娓而谈:生命如灯,健康如油,油尽灯灭。对于生命,老子主张“丰蓄啬出”,既求蓄养,亦求惜用,《太平广记》中也说:“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啬神抱和,所以无累也。”唐代名医孙思邈,也用油灯的意象来解读护养生命的“节养术”,这与老子生命“节护要义”古训同出一辙!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生命如灯,不求其有多亮,唯求其长,灯不熄灭才是硬道理!
“文史专家”的话,虽引经据典,但讲得实在,古为今用,大家心领神会,又博得掌声一片!
古词新诗,各显其能
圈子里有一位善写古诗词的老李,登台亮相,他的发言一定是古诗词,不禁为他担心:古诗词之没落,亦已久矣!究其因,生活快节奏,人心很浮躁,教育很功利!也许是,人们的审美在被生活磨去,古诗词难入人们法眼,再加上写古诗词,清规戒律颇多,写来费力耗时,写成后,少人喝彩,鲜有同道,但老李乐此不疲,坚持耕耘着他的那片田地。
我对古诗词有着特殊的文化情结,我觉得老李诗词的句子,凝练而充满仙气,诵读之后,回味无穷,荡气回肠,可过滤浮躁,能除欲清心,我期待着他的发言。
老李献上的果然是两首原创古词,其一是《忆秦娥·疫情杂咏》:
庚子头,荆楚大地疬疫骤,疬疫骤,云愁星黯,命若蜉蝣。
生死攸关命同舟,万众一心护九州,护九州,江山壮阔,生命风流。
其二为《满江红·生命》:
时疫三载,蹉跎了,大好岁月,费思量,生命涵义,“两命”费解。性命原是肉体身,宿命乃为祸福劫。谁料想,九死命犹在,心甘冽。
擎红旗,奋金钺,破宿命,创勋业。性命固短短,何苦怨嗟!春蚕到死丝不断,蜡炬有心还惜别。坦荡对生死,志不灭。
老李悠悠吟哦,座下静静品赏。老李声歇,稍有间隙,掌声雷起——大家都知道,老李不易。有人提议,让老李将古词发到群里,便于大家仔细品读,又有人提议,让老李说几句,
老李不好意思打开话匣:我纯属是自恋式的玩闹,见笑献丑了,谢谢大家厚爱!古诗词时代,已经离和我们渐行渐远,古风难存。世道变迁,人心不古再所难免,谢谢大家厚爱!他的声音怆然,令人唏嘘!
我深知,老李的不易,古诗词字不多,一字千金的话不假,非有“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苦功不可!老李的话带出他人的感慨。那是老陈。
老陈文章冼炼,也擅诗歌,他的诗歌充满哲理,经得起咀嚼,圈内称之为哲理诗。老陈颇有牢骚地说:古诗词境况不佳,哲理诗也前途暗淡,老李的诗词是孤品,我的诗歌算是小众。疫情之中,我凑成小诗一首,斗胆一诵,希望各位能够喜欢:
他诵读的是他疫情后的新作——《爱情之核》:
我租的新窠,狭小逼仄,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一板之隔,另一位房客,我叫他小哥,见我整天笑呵,他叫我笑鸽。他会弹琴,我会唱歌,我们经常隔板唱和,一起唱着青春时刻,心与心同样炽热,不知不觉萌出爱的花萼,我关心他的吃喝,他担心我是否挨饿。
疫情开始了,他更忙了,为了不让别人挨饿,他驮着重荷,风驰电掣,登楼爬搁,自己却,嘴巴渴着,肚子饿着,有人给他脸色,甚至斥责,他仍心平气和。
病毒成了,无形的隔阂,我们经常隔窗唠嗑,他诉说保供的曲折,我痴痴听着,听着,他黑瘦的脸色,让我心怀忐忑。
不久,他真的染上了病疴,发热干咳,送进方舱分隔,被病毒阻隔,我们隔空聊天饶舌,后来。他有了高热,送进ICU监测,最后,他的身体变成僵硬的骨骼,用白布蒙遮,和我阴阳两隔,弥留时刻,他剧烈地咳着,嘴里还在大声喊着:“笑鸽,笑鸽!”
从此,我再也没了小哥,我后悔自己的青涩,怨恨自己的,矜持与羞涩,没能冲破并不坚硬的外壳,看着,甜蜜的果汁,枯萎干涸,呸,无奈吐出一颗干瘪的果核,那果核,我已将它雕刻,成为我心上的一道皱褶!
老陈的诗,没有空洞说教,没有概念诠释,形象生动,饱含哲理,却意蕴隽永,耐人寻味——哲理诗,永远形象为王!
疫情是锻造哲诗的烈火,也难怪有人说:诗歌和哲学是人类最高级别的精神食粮。两者的结合,老陈做到了!
老陈的诗把“雅集”推向了高潮,各位文人纷纷发言,金句妙语迭出,全部录下,恕笔者笔拙,难以做到,将其中简短的摘录于下,与大家分享主题还是围绕疫情和生命。
一场疫情,照出人生百面,失去后的追悔,是最无意义的命题。
明天会更老,才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每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次机会——活着真好。
生活含义,就是既然“生”下来了,就要活着,死亡,是生活以外的时间,你死了,别人的生活还在及继续。
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一个人独在天堂,觉得没什么不好,不是不想回头,只是已经回不了头了。
生命宝贵,要珍惜生命,好好活着 ,活着是一切的基础,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和可能。
生命是有品质的生活、性命是只是简单地活着!
在家里躺着,能吃能喝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生命的本质是体验,死亡,是人生的终极体验。是人生的最后一次,人生有过无数次体验,事后,可以回顾体验,说出体会,唯独死亡,是再也没有机会再回顾。
这一切,也都算是文人们疫情后,扛下生命后的感悟吧,也算是《西域刀羊扛疫记》的外一篇吧!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壮阔人生百年潮,疫后勇毅向前跑!读缪教授的《西域刀羊扛疫记》(外一篇),眼前居然浮现出史上几次文人雅集!但是这次缪教授们的雅集是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带着与穷凶极恶的病毒搏斗的感悟,更是带着人间情、颂党恩;怀念追思被大疫夺走生命的逝者,回顾战胜疫情的难忘的日日夜夜。虽是外一篇,却与前十一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作者独具匠心辛勤耕耘的续集!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回避不忌讳关乎生死的命题。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一而同。最要紧的是如何继往开来开心每一天。保护、保重、保养好身体,调节、调理、调整好心态。“保护好自己就是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方法!”伟人如是说。这里所指的敌人包括各类知晓的不知晓的病毒种类,各种干扰人们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为缪教授的佳作《西域刀羊抗疫记》(外一篇)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