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拄拐泰州行(之二)
发表于2023年03月26号 10点 阅读 10477 评论3 点赞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从酒店到我们要去的兴化(泰州下辖的县级市)千垛花海景区94公里,汽车走了一个多小时。C先生告诉我,国内油菜花最好看的前五名位于: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江苏兴化、江西婺源和陕西龙源。罗平景区,我也是跟他一起去的;那天蒙蒙亮,绿皮车把我们扔在车站,一群摄友(不包括我)冷得跺脚、哈气,好不容易等到天亮赶到景区,虽然过了最盛期,但还是让大家眼睛一亮。经过门源、去过婺源,都不在花期,睁大双眼也没有“见黄”。龙源,下午便要出发,因疫情,旅行社临时取消行程,成为了终身遗憾。
看油菜花,对绝大部分观赏者是“尝新”,而我更多却是“怀旧”。那时农场里割了水稻,拖拉机一翻就撒油菜籽。春暖花开,没有观赏花,最早开的就是油菜花。蓝天之下便是黄灿灿的、艳得发亮的菜花,岂止是“花海”,而是“花洋”呀!那时候,我们关注的是菜籽的饱满和菜杆的壮实,物质总是比精神更加重要。而且对我们来说,”稻花扬”比”菜花黄”关系更大,因为稻子是农场的主产品,而油菜只是出于轮作的需要,并不在意。现在回想,一株油菜花就很靓丽,何况无边无际,成“海”成“洋”!我觉得与其它花种比较,油菜花给人的最深感受便是青春、明朗,充满了最强劲的生命力。记得电影《柳堡的故事》里,副班长和二妹子踩着水车,唱着“九九艳阳天”,背景便是一望无际的油茶花。朴实无华的油菜花映衬着纯洁美丽、长辫子大眼睛小酒窝的农家女,那个画面也是“只应天上有”呀……
不知道油菜花是何时“红”起来的,也许当红薯成了佳肴、玉米上了宴席,人们开始爱上“原生态”的时候,最平凡无奇的油菜花也成了先是摄影家后是一般游客追逐的新宠。我查了百度,古诗里提到油菜花的诗不多,比较著名的是刘禹锡的“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温庭筠的“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倒是梵高的色彩浓烈的向日葵让我联想起了陪伴过我青春的油菜。现在想来,那倒是我灰暗的青春年代的唯一亮色了。
每年3月到5月初千垛都要办“菜花节”,这次我们来得太早了,最早的一批才开。走近景区有点失望,近处很稀疏,惟有远处那黄色才连成了片。这里的特点是景区里大河小溪港叉密集,乘坐小船便能进入花海深处,桨拍水波,香沾衣袖,苏北平原,魅力兴化。
兴化我不陌生。农场里有不少来自兴化的农民,从他们嘴里我知道那是著名的穷地方,他们都是被饥饿逼迫外流的。可兴化人又绝顶聪明,竟然从处处皆有的油菜花里找到了商机,走上了脱贫后的康庄大道。从以“穷”出名到以“美”闻世,兴化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景区里竖立了一些观景台,我爬不动,比我年长的C先生步步登高一览美景,拍了照片让我们分享。当地人说,再过几天就要进入花盛期,那时“花山花海”和“人山人海”交相辉映。那场景我害怕,倒不如现在的“含苞欲放”,那是另一种美,何况还有C先生的照片哩。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