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饭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3月27号 09点 阅读 10493 评论17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饭碗

徐凤平

 

 

        读鲁讯先生的小说《风波》,被其中打破碗到城里去“钉合”的情节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文中说: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

        鲁迅先生绘声绘色描述的情景简直与我们小时候一模一样。我与鲁迅先生《风波》中的六斤处在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是都很穷困。碗是吃饭的家什,是家里的重要资产之一,小孩子打破碗会让大人们心疼得跳起来,挨打挨骂基本上是难免的。

        七斤特地撑着船进城,去“钉合”六斤摔破的碗,可见一只碗在当时对-个家庭是何等重要。这“钉合”碗也很贵,“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共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我们颛桥乡下与鲁迅先生的鲁镇不同,补碗叫“搭碗”,意思与“钉合”一样,都是用铜钉将碗的碎片拼接好。一般不会拿到镇上或城里,而是候着江西人挑着担子进村吆喝“搭碗搭哇”时,把破碗拿出来“搭”一下。小时候见过江西人搭碗,时间长了,记忆有点模糊,大概是匠人在两块碗片接缝处各打上一个洞,再将碗搭的两头弯脚进两个小洞里,按紧即可。在瓷上钻洞要用金刚钻,有句成语“不是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充满着人生哲理,也说明在瓷片上钻洞眼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儿。歇后语“江西人搭碗,自顾自”中的“自顾自”应该是钻洞时发出来的声音引申而来的。

 

 

 

 

 

 

 

        饭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谁也离不开,所不同的是碗的质量有高低,数量有多少。后来,饭碗的重要性也被引用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譬如在国营企业工作称作“铁饭碗”,但这只“铁饭碗”也不太牢靠,改革开放后被打破了。现在将失业叫作“敲脱饭碗头”,形象地说明有一份工作对生活多么重要。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敲碎碗不再是一件大事,“搭碗”的行当估计已经不复存在,是否申请了“非遗”不得而知。

        因为饭碗重要,小时候家里的所有碗都要刻字,表明碗的所有权人。记得当时颛桥镇上卖碗的杂货店里有专门刻字的师傅。

 

 

 

 

 

 

 

        小时候乡下婚丧嫁娶,办酒席时要到宅上各家各户借碗筷家什,碗底里刻个字就不会还错人家。现在农村人家办酒席有专门的会所,即使不到会所去,也可以请专门的“烧来吃”上门服务,锅碗瓢盆,连煤气灶、桌子板凳,包括拣菜、端盘子的人,都带齐的,再也用不着去借碗,碗底刻字也成了历史。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今“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已上升到战略高度。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我们这些曾经挨过饿的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有底气,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驰芩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3-03-27 21:29:08

    我们这里叫“修碗补镬子”,我小时也看过修碗的过程。碗破而修,说明一只碗的价钱在工资收入、工分收入中占的分量重!比如电费,当年每度电是0.24元,而当时上班族一天的工资大约是一元,也就是说一度电约为一天收入的四分之一,所以当时出现了在路灯下做作业的学生。现在一天的工资取中位数约在150~200元,而一度电大约是0.60元,所以就没有在路灯下做作业的学生了!碗也如此!

    举报

  • 国强2023-03-27 21:09:46

    对饭碗的回味,思索,触物生情。文章以小见大,内涵丰富而深邃,“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已上升到战略高度。赞!

    举报

  • 紫 叶2023-03-27 19:56:42

    小时候见过江西人挑着担子,在街上为人“搭碗"。那时人家生活条件差,破碗舍不得扔,补一补再用,乃习以为常。如今,这“搭碗”的行当自然消失,老百姓的饭碗越捧越上档次,百姓吃饱吃好,生活多美好!赞!

    举报

  • 兰奇2023-03-27 18:02:53

    没亲身经历过,听老一辈讲历史还是很有意思的,那个年代物资短缺,大家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针一线都不浪费,朴素节俭的作风即使在物资丰富的今天也要传承下去。

    举报

  • 王富珍2023-03-27 17:14:22

    饭碗是生存必备之物,小时候一不小心打破了碗,叫上江西搭碗匠修好,有时碎片不能补,父母就教训一顿。记忆犹新。如今生活蒸蒸日上,搭碗无业了。祖国强盛,但不能忘了饭碗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重要性。谢徐老师佳作分享!

    举报

  • 顾仲源2023-03-27 16:08:37

    当年搭碗的存在与现今的消失,彰显几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囯的发展变化,更引申出重视“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的战略!以小见大,赞博文!

    举报

  • 黄新2023-03-27 13:51:00

    我家也有过补的碗,小时候也见过补碗工匠!但是对于铁饭碗一段有点不同的看法。凡事要二分法。那个时代,不管干部工人都是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铁饭碗主要是指人员流动,而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然哪有什么资本积累作为改革开放的基础。这一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91年三项制度改革,提出打破铁饭碗,并不是指工人懒惰不干活(个别懒惰有,极少),而是行业调整。上海百万纺织工人一晚上都回家了,这就是当时的情况。我公司是上海市的改革试点单位,从1万多名职工到现在的不满2千人,我就是经过了那个时期,参与了三项制度改革和分流下岗的全过程。特别是后来的人员分流,主要是改革开放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才有人员的多余,需要分流。另开新的行当和职业。所以,不能用一句“打破铁饭碗”来说这件事。由于误导,现在年轻人见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会说,你们捧着铁饭碗,不出力,不干活,所以你们下岗回去,活该!每每听了很生气。年轻人不了解那个时候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国奉献,不惜生命,难道我们自己也要否认我们自己吗?我们这代人还没有死绝,就不正确地反应历史,人云亦云,真是一种悲哀。

    举报

  • 刘金岁月我的博客2023-03-27 13:34:22

    歇后语“江西人搭碗,自顾自”中的“自顾自”钻洞时发出来的声音,今天第一次听到,有道理。

    举报

  • 郑寓2023-03-27 12:49:00

    搭碗、刻字,短缺经济产物,亲切,是小时候的记忆。谢徐老师分享[强][强][玫瑰][玫瑰]

    举报

  • 杨克元2023-03-27 11:54:14

    该文越往下看,越有味道。看到“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句,顿觉荡气回肠。百年跨度的“碗”文章,是作者的爱国情感的抒发和凝聚。“风波”中的“饭碗”,是中国人民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举报

  • 涛声依旧2023-03-27 11:40:06

    补碗平常过去事,手中自捧含义深,谢谢老师分享,赞!

    举报

  • 家在闵行2023-03-27 10:19:54

    补碗工艺复杂,需要工匠精神。现在条件好了不可能再补碗,但匠心独具需要传承。

    举报

  • 嘉敏2023-03-27 10:11:50

    悠悠万事,饭碗唯大!赞!

    举报

  • 赵妙娟2023-03-27 09:47:07

    有时候打碎饭碗讨个口彩,岁岁平安! 民以食为天,饭碗牢牢端在国人自己手里就有底气!

    举报

  • 春华秋实2023-03-27 09:31:59

    文章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如今挨饿的味道一去不复返,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仅吃得好,还要吃得少些,讲究健康生活方式。点赞博文!

    举报

  • 雪玲2023-03-27 09:30:3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家有铁饭碗,生活有保障。由补碗引申出了饭碗的重要性,以及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谢谢徐老师的佳作分享!

    举报

  • 春申晚霞2023-03-27 09:00:04

    一项快要失传的古老技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除了古董修复,没人再愿意费时费力做这种事了。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