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2年11月10号 21点 阅读 2431 评论0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哈尔滨的小外甥女(堂姐的小女儿)夫妇2010年9月初来青,不胜欢喜。他们是在浙江看望她叔叔后来青看望我们,然后再去龙口老家看望她姑姑,再返回哈尔滨。她爸爸已去世30多年,她妈妈也于去年春去世,但她不忘亲人,我这个当舅舅的为孩子的深情所感动。
她们两口子是第一次来青岛,而我们最近一次去哈尔滨是2006年春节,一晃四年多了,所以分外亲热。他们看舅母身体恢复挺好,分外高兴。
因宁波来的航班误点,半夜才到我家。离开南方的湿热,她们感到了青岛的清爽。
第二天(9月5日)正是周日,中午,海鲜招待,螃蟹、基围虾、虾虎、海螺、鱼......。女儿(大女儿有事,外孙来了)、已在青工作的侄外孙女(哈尔滨二姐的孙女)作陪。而侄外孙女知道哈尔滨来的表姑喜欢海鲜,那里不常吃到,也带了螃蟹等海味,留待晚上,又是一顿海鲜。
午饭后,外甥女夫妇急于看大海,很想到大海里泡泡,我们老两口带外孙,陪她们到第一海水浴场,过了把瘾。那天天气不错,只是有薄雾,虽已近白露,水温还行。他们在松花江边长大,不算旱鸭子。外孙虽第一次和姨姨姨夫见面,但玩起来,亲热得很。大家玩得很尽兴,日落方归。
外甥女年近半百,体质较弱,在海里玩了半天,一晚没休息过来。还要养精蓄锐,准备7日逛崂山,因此,6日,她没出游,在家陪舅母。那天,阴天,正好不晒,我和外甥女婿逛小鱼山、老市府、中山路、教堂、栈桥。沿途走街串巷,中午在劈柴院的江宁会馆吃了一顿,领略了青岛老城区的风貌。在栈桥,因风浪较大,为了安全,警察劝游人远离岸边。我们只能远望廻澜阁,不过海浪拍桥的景象也颇为壮观。
7日,又是阴天。大女儿委托她的朋友带我们逛崂山。老伴也精神焕发,一起同行。近午,从仰口入门,在疗养区的海滩上,我们又一次的亲近大海。在景区的渔村,在其朋友开的一家餐馆吃了顿渔家宴,新鲜的大螃蟹、大虾,以及市面少见的真黄花鱼······令两位东北亲戚大饱口福。
饭后,店主又热情的带我们乘索道上山游览。在缆车上,居高临下,山海风光,一览无余。古有走马观花,现时这又该称何观花呢?
下山后,沿美丽的海岸游览,右手边的青山,左手边的碧海,车子或行、或停,江山如画,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我昔东海上,崂山支紫霞",赞美崂山的山光水色,恰如其分。
一路观赏美景,不觉来到太清宫。它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以便门甬道相连,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
院子里水木清华,环境清幽。随处可见有着成百上千年历史的奇花异树。汉柏、唐榆、宋银杏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
三官殿院内一株开红花的耐冬,树高8.5米,围粗1.78米,树龄700余年,花期自11月上旬到来年6月中旬,雪天仍花红如火,蕊黄如金,叶绿如翠,是崂山珍贵古木,传为明初张三丰手植。树下立石刻“绛雪”二字。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红衣女子绛雪,就是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皇殿院内圆柏高约25米,树围5.25米,树上寄生着凌霄、盐肤木各1株,三木一体,堪称一绝。一株圆柏凌霄竟由七百年的柏树和一株三百多年的凌霄组成的。老树枝干挺直,树皮斑驳,那凌霄花的藤子却借着这挺直之干攀缘上升来。这老态龙钟的圆柏焕发出勃勃的青春之气来,实为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三清殿门外东侧另有一古老的榆树,宛若苍龙,老干虬枝,盘结斜出,状如龙头,故曰“龙头榆”,又名榆国老。树高18.2米,胸径1.3米,树龄已有1100余年,是全国同类树中最大的一株古榆。龙头榆对面的大石头上刻有"逢仙桥"三字,相传是宋代的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过一位仙人。
来去匆匆,8日上午,他们离青去龙口。亲情难舍,气候宜人,美景诱人,海鲜馋人,走时一句话:“青岛真好,下次还来!”
信纸作者:尔东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