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旅途放心去旅行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伽利略与比萨斜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4月14号 19点 阅读 5722 评论0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离大教堂20多米,是大教堂的钟楼,外观呈圆柱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斜塔每层都有拱门,总共有213个,塔底层的墙壁上刻有浮雕,顶层有钟亭。塔内有螺旋台阶294级,供游人登塔,远眺全城风光。

        对比萨大教堂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其实,它只是大教堂的一个钟楼。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它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作,对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值得游客感兴趣的是教坛旁边天花板吊下的一盏青铜灯,它就是伽利略发现“钟摆等时性”原理的那盏吊灯。

        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564年2月25日诞生于比萨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单摆振动的等时性是伽利略在比萨教堂祈祷的时候发现的。当时19岁的他,注意力被摆动的吊灯吸引住了,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的摆动。他全神贯注地用自己的脉搏来测定吊灯摆动的时间,奇怪地发现,不管吊灯摆动幅度是大是小,摆动的时间总是相等。这使他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一样吗?

        正是在这个疑问的驱使下,伽利略终于发现摆振动的等时性规律,为以后钟摆的发明打下了基础。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摆出各种奇思妙想的造型与斜塔合影:最常见的是用力推塔,似乎是他们把斜塔推出来的;反之,则是用力把塔撑住,仿佛是他们把斜塔顶住的;还有,用手指捏住斜塔,似乎塔尽在方寸之间。游客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增添了旅游途中的乐趣。

        据说在1590年,26岁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的顶层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他将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铁球,同时从塔顶落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

        伽俐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被人们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而他用来做实验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迩闻名。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人点赞

本文作者

行走旅途放心去旅行

作者简介 罗克平:编审,资深主编,旅游文学作家,出版了《行走旅途——全球值得一游的N处》《千帆太湖》等著作。被收录“百度百科”人物。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