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 的个人主页 注册

【转载】民族音乐(古筝篇)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1年10月01号 09点 阅读 5082 评论0 点赞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背景音乐

民族音乐(古筝篇)

 

简介:(摘编自百度)

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计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由于“筝”的形制与比它更古老的民族乐器“瑟”极为相似,古时“瑟”有50弦,“筝”为12弦(古)~21弦(现),将近“瑟”的一半,因此有“乃是由瑟分劈(父子相争)而来”的传说。也有认为是由于“筝”的发音“筝筝然”而得名。

“琴”与“筝”都是置于案头的弹拨乐器,它们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筝”是有“马”乐器。“琴”虽然只有7弦,因为无“马”,因此一弦多音,借助面板上的13个"徵",可以弹奏出许多泛音和按音。“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本集“民乐(古筝篇)”收集古筝曲32首,大致分两部分:1~16是名家演奏的古筝名曲。17~32是现代流行音乐改编的古筝曲,其中最后4首是古筝伴奏童丽演唱的“弦歌”。

 

《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图景。

《高山流水》同样取材于“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音乐故事,但是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即使是筝曲,也有多种流派谱本。这里选用的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前半部分运用了有两个高音的相隔两个八度大撮,表现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后半部分运用一连串带有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按滑不同力度的历音括奏,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迴婉转直至汇流成江河的壮丽景象。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筝曲的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以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在筝乐作品中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当之无愧地成为十大古筝名曲之一。

 

本集特地收录了由古筝伴奏童丽演唱的“弦歌”4曲。古有“歌则必弦,弦则必歌”之说,这说明弦歌的历史悠久,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古人广泛采用,和琴以歌,称为“琴歌”。继后,筝、琵琶、三弦、中阮等都有优秀的弦歌作品问世。童丽有许多用古筝伴奏演唱的曲目,这4首曲子,收在她的专辑“对话X-童丽与古筝的邂逅”中。婉约凄迷的歌声与明快跌宕的古筝音色刚柔并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十分耐听。

 

说明:

为能方便制作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播放器,下面提供一个制作表格,经常使用习之提供的背景音乐播放器的朋友应该很熟悉,只要选择播放的歌曲,颜色、播放参数三项,就能得到一款单曲播放器。只是由于老小孩网站为规范博客页面,不再支持使用脚本语言,因此这个表格是用Flash做的。虽然外形与原来一样,但是只提供播放器的源代码和供试听的播放器,不再提供可以拷贝的播放器实物。

右面提供一款播放本集音乐的多曲播放器,供连续欣赏。

下面是制作好的一个音乐播放器的实例,音乐是《古筝-渔舟唱晚》。

需要填写(或选择)的表

 

背景制作:习之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本文转载自:http://www.oldkids.cn/blog/view.php?bid=562586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