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2年01月07号 06点 阅读 11022 评论0 点赞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离开泖港镇已经四十多年了,虽然由于工作的关系,曾经多次到过泖港的乡村,但是对泖港镇的容貌却没有很好去看看,特别是老街则基本没有光顾过。退休之后有了空余时间,趁平申线(上海段)航道整治工程(叶新公路泖港大桥)全线通车之际,回到家乡泖港老镇,寻找过往的印记。
松江地处太湖流域碟型洼地的底部,河渠纵横、池塘众多,是典型的水网地带。目前的泖港镇,由原泖港和五厍二镇合并而成。位于松江区西南,黄浦江南岸,地处浦南地区叶榭、泖港、新浜三镇的中心,东隔乡界泾与叶榭镇相连,西以茹塘港为界与新浜镇相邻,南隔小泖港河与金山区朱泾镇相望,北枕黄浦江上游横潦泾与石湖荡镇为界。
泖港镇是千年松江的十一大古镇之一。泖港老街是临河而建,老街东面宽阔的水面,是大泖港河、张泾河的交汇处,也是松江、金山区的交界处。泖港四面环水,水的浩渺与灵动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让人无限遐想。流经此地的谷泖河道长年淤塞,如今沧桑巨变,终变作万亩泖田,被称为“泖田问秋”,无限沧桑之感,现为松江二十四景之一。
沧海桑田大泖港。要细说泖港,还得先从“泖”这个字说起。泖,华亭水也。《康熙字典》释:“泖,水名。在吴华亭县有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古时候的三泖 “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三泖从南往北分别是:长泖、大泖、圆泖。三泖之中,“大泖”的故地,就是今天的泖港。
历史上三泖与九峰齐名,并称为松江“九峰三泖”,自古以来便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如唐代陆龟蒙,宋代宋庠,元代杨维桢、倪瓒,明代顾清、董其昌、陈继儒等皆慕名来游,吟咏不绝。
地名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反映,古时候这里不叫泖港,《松江县志》载“松江泖港旧名氽来庙。氽(tǔn):水上漂来的意思。关于氽来庙的来历:民间传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秋,斜桥旁,突然地面有响声,并裂开一道二尺多口子,成为水沟,此后沟中有一佛像汆在水面。乡民们都感到惊奇,于是,就筑庙供像祭祀,故此庙称为“氽来庙”。
后来这里渐渐发展成集镇,氽来庙就被沿用为镇名。集镇的形成在清朝晚期:因这里地处江浙沪水路通道,有“活水码头”之称,清咸丰初期(约1851年),官府便在此设立厘卡局拦船收税,俗称“卡子”。当时有顾、吴、陈三姓搭草棚设摊,后逐渐发展成镇。至今一些上了岁数的泖港当地人仍习惯把泖港叫作“氽来庙”或“卡子”,把“到泖港镇上去”称为“到卡子老去”。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