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发表于2021年07月14号 04点 阅读 10169 评论0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马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在中国人心目中,马是民族振奋的象征,吃苦耐劳的象征,优秀人才的象征。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赞美马的国画、诗歌和成语。
今天我要说的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特大的汶川地震,已过去了13天。人们依然在为遭受地震灾难的同胞哀伤,在为抗震救灾的英雄感动。默默地为灾民祈福,反复慷慨地解囊捐款。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一遍又一遍的喊“加油”。
时间还是无情的在流逝,已很久没有听到还有生还者被解救的消息。抗震救灾已经进入到重点是“灾民安置”的阶段。“灾后重建”也很快会提到日程上来,这将是以年计时的漫长过程。时间能抚平心头的创伤,但也能消磨我们的斗志。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是考验我们的韧性和耐力。就像马,既要有冲锋陷阵的骏马,也要有拉车载货的健马。这健马虽然跑不快,但它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这就是我们称颂的“马力”,这就是我要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能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人民也是坚毅的,能百折不挠地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
|
徐悲鸿先生(1895一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画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对素描、油画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尤以画马驰名中外。先生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先生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在先生的笔下,一匹匹神态各异的骏马,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仿佛都要破纸而出。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的足迹。
上面立轴里选的并不是刽灸人口的"奔马",而是他在1935年画的《立马》,一匹马屹立在荒漠中,似乎刚经过千里奔波,而又“马不停蹄”,即将投入新的战斗。题款的最后两句是“激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 这不就是我们所要传颂的“不死不休”的坚毅精神吗。据说马自生下来就站立的,并始终不倒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仅以这幅立马图,表达我们对抗震救灾,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的决心。
在下面的几幅奔马,都是徐悲鸿先生有名的作品,这里简录了在画上的题款,供网友欣赏。读者可以用鼠标点击欣赏大图。
|
四幅马的题款
一. 天马 岂真是天马 行驶太空中
二. 嘶马 哀鸣思战斗 迥立向苍苍(1942)
三. 奔马 问汝健足果何用 为觅生活尽日驰(1944)
四. 战马 山河百战归民主 铲尽崎岖大道平(1953)
|
|
|
|
|
一. 天马 |
二. 嘶马 |
三. 奔马 |
四. 战马 |
|
五. 八骏图 |
|
|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