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谈谈碳达峰碳中和(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1年03月21号 17点 阅读 10821 评论2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谈谈碳达峰碳中和(二)

——《巴黎气候协定》与中国的环保外交

周庆江

 

    《巴黎气候协定》最早的前身,是1992年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前提就是全球气候在变暖,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所谓的温室气体,最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而这是工业化进程里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1997年,在日本通过《京都议定书》,把应对气候变暖提升成有法律约束的国际公约。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给了一个时间差,但是没有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发达国家还承诺出钱补偿发展中国家,并推出虚拟的商品“碳排放权”。

 

 

 

 

    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开始暴露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意图,就是约定碳排放权的总额,其中发达国家在2006至2050年分配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5.4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却是发达国家的5倍多,这就是发达国家要用碳排放权来剥削、限制发展中国家。那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到十年,美国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格局面临深刻变化。《哥本哈根协议》虽然达成了,但没有约束力。中国作了坚决的斗争。全国人常委会副委员长、地球环境科学家丁仲礼院士,回应这个协议发出“丁仲礼之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协定》终于达成了,有个关键的变化,就是不强迫而是转为各个国家自己定目标,叫“国家自主决定贡献”。

    中国支持并签订《巴黎气候协定》,一个是国内因素,一个是国际因素。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的央行联合起来救市,中国也参与了救市行动,但没有去搞金融市场,主要是搞工业产能和基础建设了。在之后几年,中国的工业产能增长特别快,各种项目上的很多,2012至2015年那几年雾霾的情况很严重,这跟工业产能增加有很大关系。

    《巴黎气候协议》通过的2015年,中国在十八大以后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质时期,首先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去除过剩的工业产能,与《巴黎气候协定》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国内自身有非常迫切的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2015年6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还将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国家环保局原局长、国家环保总局原局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自始至终参加了历次谈判,1992年至今将近30年,环保、外交互相交织,形成了独特的“环保外交”。期间,中国的环保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也经历了发展不同阶段。

    国际因素是因为碳排放权体现的是另一种国际势力。美国的财富源泉就是美元,而美元是通过石油来锚定的。石油在工业上的应用,就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可以说碳排放权和石油美元本质上就是竞争对手。碳排放权崛起的另一面,就是石油美元地位被削弱,是对美国石油美元的釜底抽薪。

    中国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内部需求,同时又承担了大国的减排义务,就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技术层面看,近十年来,最主要的两种新能源风力和光伏发电的成本,风力发电成本降了一半,太阳能发电几乎降了90%。中国开始在这些领域发力,欧美主导的这个格局被颠覆了。中国从2005年才开始起步,目前基本实现了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把价格做成了白菜价,每年大量装机并网发电,一举奠定了世界第一的地位,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风力发电上也是如此,中国现在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差不多将近全世界的一半。《巴黎气候协定》可以为我所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环保金融方面,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所,未来还要推出碳排放权期货的全球化交易,利用中国在绿色能源产能上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的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岳阳小楼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