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3月02号 09点 阅读 11124 评论7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张国文
上左:当年,曾联松手持国旗定稿的报纸
右上:曾联松当年设计的国旗
右下:国旗教育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女儿上小学时,为了给她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放弃原住房的面积,换得山阴路那块风水宝地,因为那里有上海一流的小学——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那年春上,我家搬进了山阴路145弄6号。
日子久了,我发现600多米长的山阴路是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街,聚集了众多的名人名居,我们弄堂12号是瞿秋白故居,我家弄堂对面是鲁迅故居……而我们这幢房子,我对门的卢嫂说:“三楼的曾老先生是五星红旗的设计者,他的名字叫曾联松!我愣住了,一股崇敬之情油然升起。
曾老年近七旬退休在家,他矮矮的个头,大大的眼睛,瘦瘦的身子。他家落地窗对着弄堂,我每次下班总看见他戴着老花眼镜在窗边看报。他对人和善,说话轻声轻气,我叫他声:“曾伯伯,”他回我:“下班啦!”有时还见他受老伴差遣,去买油买盐打酱油。可是,他从来不向人提“五星红旗”的事。
这幢房子是公用厕所,有人用厕后不冲水,乱丢香烟头,而马桶太脏就有人蹲在抽水马桶上方便。我常见曾伯伯在厕所里清扫,擦洗马桶,而他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有一天,我终于问了他设计五星红旗之事。曾老笑了起来,从房间里取出一个木盒,拿出1950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回复,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已被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新币500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深的敬意。
曾老告诉我,1949年7月,他在报纸上看到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后不禁心潮澎湃,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年轻时的绘画功底,他每天白天工作,晚上构思作图,参阅世界各国的国旗图案,画了一稿又一稿,总觉得不满意。一天夜深人静,他仰望满天的星斗,耳边突然响起“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对啊,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新中国!
灵感来了,“众星拱北斗”成了图案格局。中间的大五星代表共产党,四小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小星各有一个尖角对准大星的中心,表示全国人民大团结。为了扩大视野,他将五星按椭圆形排列;图案中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辉前程。
五星红旗的图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构思出炉了!我向:“曾伯伯,当年您就在这房间里设计的?”他用手指了指那只旧书桌说:“就在这里,那年的七八月是火烧天,天天晚上一身汗水,人就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我后来得知,当时有六千份设计方案,好多出自专业人员之手,周总理最终挑了两幅给毛主席,毛主席一眼看中了“五星红旗”。在细节上略作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诞生了!
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独具匠心脱颖而出,不是偶然的。1999年曾老仙逝后,我对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他出身在浙江瑞安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36年考进南京中央大学,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中央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中央大学简直是龙潭虎穴,从事地下工作,要有何等的胆略和智慧!少言寡语、谨慎低调的行事风格,使他躲过国民党特务的怀疑,直到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上左:青年时代的曾联松 上右:山阴路上曾联松故居
如今,曾老的儿子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依旧住在那间房子里,所有家具都是曾老用过的旧家具,他跟曾老一样低调,少言寡语。
但这幢房子门口的墙上,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故居”。我轻轻地抚摸木牌,感受那久远的质朴与伟大。
上:晚年曾联松(中)在国旗上写下“庆香港回归”,
这一珍贵的国旗从上海一路骑行到香港
信纸作者:梅陇夕阳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