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2月07号 05点 阅读 10245 评论7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充满乡愁的邬达克故居
康 康
在番禺路129号里的弄堂深处,深藏着一组英国乡村风格的花园別墅。这就是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如雷贯耳的著名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自己设计,自已建造并自己居住的花园住宅。
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一个名叫拜斯泰采巴尼亚小镇上的建筑世家。二十一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是匈牙利建筑协会会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奥匈帝国军队,被俄罗斯军队抓获,送到西伯利亚集中营。因为他有建筑师的身份,所以邬达克在集中营发挥了他的特长,享受到不少特殊礼遇,可以自由查阅很多建筑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1918年,25岁的邬达克从沙俄战俘营逃脱,从哈尔滨流亡到上海,为了谋生,他开始在一家美国建筑设计公司从事他一生最喜欢的建筑设计事业。不到上海7年,32岁的邬达克便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洋行。
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造就了落难的邬达克,邬达克也为老上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从1919年到1939年,邬达克以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天赋先后设计了上海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诺曼底大楼等65幢风格各异、美轮美奂的精典建筑。这些建筑既有仿古典型风格,也有现代住宅;既有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楼,又有小桥流水的花园洋房。他的那些优美的建筑遍布在上海滩各个角落,成为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邬达克也成为三十年代上海最引人注目的新风格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
虽然邬达克用自己卓越才华设计了许多留传百年的精典作品,但作为设计者,大都数是根据客户需要,很难把自己感觉和思想完全表达出来。他暗暗决心一定要在番禺路129号,设计出一幢把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对东方这片古老土地的眷恋和对爱人、孩子深情的热爱完全表达出来的建筑。他曾这样对朋友说过,也许这幢房子不是最美的,但必须是我和爱人心里最爱的。
邬达克在上海有一个幸福的家。他妻子吉塞拉.梅耶尔是在上海出生的德籍“白富美”,其父是上海染料界的大享。在岳父的赞助下,1922年在利西路17号结婚,生了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夫妻相爱,家庭和睦,过着温馨快乐的生活。
邬达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番禺路129号的花园别墅就是邬达克自己选址、自已设计、自己建造的爱心小屋。该住宅具有浓郁的都铎风格,这是一种19世纪混合着哥德式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的英国贵族府邸所采用的建筑风格。尖塔形的斜屋顶是它的特征,流行于19世纪的英国都铎王朝时期。这也是邬达克家乡常见的建筑。邬达克将属于自己的乡愁带到了这所房子里。房子从建材、设计、施工到细部装饰,都非常纯真、地道。所有布置也都很精致,充满了浓浓的家乡气氛。
这组花园洋房是由西面一幢砖木结构假三层英国乡村式别墅和东面一幢假二层别墅用连廊组成的。住宅南面有宽敞的花园草地。整座建筑为陡坡红色机制板瓦屋面,高低纵横交错组合,西侧和北侧屋面从三层直下二层,整个屋面跌宕起伏,屋面上开的平坡式老虎窗别出新裁,令人耳目一新。三楼主体建筑一侧是两座曲折多边形的红砖清水勾缝的烟囱穿出屋顶,体现了邬达克一贯设计风格。客厅及起居室吊顶的木头大梁上饰都有精美的花卉雕刻。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车库门前的那个挂在墙上的铜制信箱,这是邬达克用从自已故乡带回来的家族微记制作的。当时,他思念自己故乡,盼望家乡的来信,几乎每天下班都要去打开信箱看看。小小报箱里装满了邬达克乡愁。
邬达克热爱自己的家人,也热爱生活。他们两夫妻都喜欢养鸽子,专门在他们卧室的屋顶安放一间鸽棚。每天上午都要给这些可爱小生命喂食,看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下盘旋飞翔。现在的纪念馆的屋顶上还特意插着鸽子飞行的模型呢!
1947年,邬达克隐隐闻到战争的硝烟,为了确保家人的安全,54岁的他带着他的家人登上了“博尔克总统号”的邮轮离开了上海。他十分留恋这个家,留恋给他带来辉煌的上海,请人专门把餐厅的大门拆下带走作为纪念。如今这扇大门依旧保存在加拿大他儿子的家中呢?
邬达克离开上海后,在瑞士待了几年,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定居。在那里他为自已造了一幢没有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直至退休,再没有设计过任何建筑作品。可以这样说,邬达克把他的一生的作品都留在了上海。1958年,这位65岁的建筑奇才在加州与世长辞。
据他的女儿德威特说,邬达克曾多次想回上海。虽然他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他魂萦梦牵的老洋房,但上海永远不会将他遗忘。邬达克不会离开上海!
信纸作者:茹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