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10月16号 12点 阅读 10637 评论23 点赞5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前几天,老小孩朗诵沙龙群里突然“激愤“起来。了解了一下,原来有人在群里上传了一个据说是推广沪语的帖子,其中有涉及”国骂“的两个沪语字眼”CN“,于是被愤愤不平的诵读爱好者谴责。
不由想起,曾经在初中语文课上,鲁迅的杂文提到那句国骂----TMD。鲁迅说,它的分布,跟着中国人足迹所至,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是呀,它“艳”如牡丹,“誉’如乒乓,”高大”如银杏,虽不能为国争光,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国人的生活中,甚至于还是青少年能接受的人生第一句的“性教育用语”,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横贯东西。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国骂“。
至于国骂究竟来源何处?鲁迅先生也没研究明白。在鲁迅的观察中,社会“上等人”,比如官僚,士大夫以及一些家族显赫的人,他们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三个字,至于背后有没有说,这一点也不能妄下结论。倒是那些“下等人”,例如车夫之类的卖苦力的一辈,是很容易说的。在旧社会,“下等人”要看那些达官贵人的脸色吃饭,经常受到所谓"上等人”的欺压,这些人对于高门大族的行为很是气愤。但是作为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自己也没有什么方法让“上等人”得到使自己痛快的惩罚,便以一句“他妈的”来表达自己的激愤,抒发自己对于豪门大族的厌恶。不得不说,这招真是借鉴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一句“他妈的”身上,好让自己寻得一些安慰。
鲁迅是第一个深入研究国骂的人。他语言幽默,观点独到,表面看来是讨论一个词,实际是在抨击封建制度,吃人社会对人本身的压迫。不妨跟从鲁迅《论“他妈的“》的一文小读:”凡国人足迹所至之处,开口必云‘他妈的‘,而且,不同的地域,国骂略有不同“。鲁迅先生写道:“(渐江之东)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边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犹河汉而无极”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意即像银河那样无边无际,鲁迅先生用来“夸赞”国骂的博大精深,以雅夸俗,形成夸张的效果,十分搞笑。
鲁迅先生还说,国骂不仅可用于人,还可用于动物,他曾见车夫一边打拉车的骡子,一边大骂“你姊姊(姐姐)的,你姊姊的”。接着,鲁迅先生还论述了一下国外骂人的骂法,说国外骂法,远不如中国的精博,这份“光荣”,还当属中国。因为国外骂法少,翻译中国的国骂就成了问题。“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来。”读了这几句,怎不让人直接笑出猪叫。由此可见,先生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让人们领教了先生批判的笔力之深,之绝。
及至解放,底层人民翻身,工农兵学商一同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低消费,低工资,国家管养老,管就医,管住房,大家36元,社会相对公平,基层百姓似乎需要发泄的少了,同志叫多了,国骂听少了,社会语言似乎“进步“了不少,大有向代表了先进的文化行进的态势。
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随之而来的市场经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又搞活了奄奄一息的TMD,国骂之声,生生不息地响了起来,以至于借助“高科技“,进入了再一次的“普及“阶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在争论中,甚至于还有人引经据典,表明沪语CN与北方TMD的本质区别,掂量起骂的文明与纯净。其实鲁迅对国骂的研究,早就深入到了每一个字眼,及至它在每一处的地方方言了。
鲁迅在《论“他妈的“》一文中分析国骂的起源:在国骂,喜出口成脏的,言必操国骂的,多是下等人,如车夫。上等人如“士代夫”之类,是决不会骂出污语的,更不会写成文字。鲁迅先生故意说自己生得晚,没能成为“士代夫”,所以将国骂写成文章,本来可以放开来写,但自己毕竟没拉过车,所以没能完全放开。他将国骂改头换面,“削去了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又改对称为第三人称者。”还原一下鲁迅先生的意思,他原本要写的国骂是“我肏你妈的”(也就是争论中提到的北方人的国骂“操你妈“),便还是有所顾虑,所以删去了一个动词“肏”和一个名词“你”,又将第一人称“我”,改成了第三人称“他”。鲁迅先生认为,国骂源于庶民对封建门阀制度的不满,晋朝的选官注重门第,形成了许多高门大族,贵族子弟,即使是酒囊饭袋,也有官当,庶民纵有奇才,也难翻身。于是祖宗成了士族的护身符,被压迫的庶民便把他们的祖宗当成攻击的对象。鲁迅先生说:“要攻击高门大族的坚固的旧堡垒,却去瞄准他的血统,在战略上,真可谓是奇谲的了。最先发明这一句‘他妈的’的人物,确要算一个天才,——却是一个卑劣的天才。”
读鲁迅论国骂的最惬意的一段:“后来,科举制度出现,少数下等庶民也有了成为上等士大夫的机会。没有成为上等人之前,这些人也操国骂,成为上等士大夫之后,便‘文雅‘了起来。但没愚民也知道这些人’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于是仍骂以’他妈的‘“。不知先生是如何高瞻远瞩地看到,几十年后的中国,一些公费私学,背诵着ABCD标准答案去chooce英文考卷的在职研博,一些不学无术,凭借溜须拍马,甚至于买官卖官的,一些红二官二星二,或山上下来强取豪夺,或手中有权贩卖批文而先富起来的,他们都会坐上“士大夫的位置”,成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只是,他们并不是等着看着瞧着人家在骂TMD,而是道貌岸然地坐在一面面的旗帜下,满嘴的CN,甚至于一口一个CN。也许,沪语方言的国骂,遮遮掩掩,没有鲁迅本意要写的“我肏你妈的”那么直白(这也许就是那个故意卖弄,强烈推广沪语CN的语言教授的理由了)。其实,五十步笑百步,大家都懂,不说罢了。
昨天,有朋友发来几幅图片,不妨这里录几段:
一、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过未到伤心处。这是一对在城市打工的小夫妻,刚刚做完工的两人灰头土脸。站在女人旁边的男人瞥到疲惫的妻子,瞬间红了眼眶,赶忙转过头,硬生生将泪憋了回去:“老婆,跟着我,让你受苦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西餐烛火,还有些夫妻凭借一腔孤勇,相依为命。他们彼此相拥取暖,一起对抗人间的苦难(下为视频截图)。
二、在车上看到这样一幕,送外卖的小哥,背后背着一个婴儿。半旧的摩托,驮着生活,还载着未来,一定很重很重吧。生活到底有多难呢?有些人光活着,就已拼尽全力了(下为视频截图)。
三、小伙子骑摩托车上高速,被交警拦截。一番交谈后竟然忍不住趴在交警肩头放声大哭。原来,这几天,自己的工厂倒闭,老婆不告而别。他没了收入,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家里人不断指责他不争气。交警简单的几句“没事,没事”,让他多日压抑的心情瞬间崩溃。小时候总想着长大了生活就容易了。真正长大了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字。长大意味着责任,你必须单枪匹马面对生活的兵荒马乱(下为视频截图)。
四、一位网友去餐厅吃饭,遇一乞讨男孩,就顺便为他买了一份饭。当他离开时看到这样一幕。小男孩一点点地把饭喂给妹妹,自己一口没吃。但他的脸上却挂着最美的笑容。
五、此时正值上海的冬天,天气阴冷。他刚下班,衣服还没有换,就赶忙到地铁站蹭网,蹲着跟家人视频。手机另一端是他牵挂的人,他从来风雨无阻。想起远方的家人,再难再累也都不怕了。
六、刚毕业的男生正做销售,为了给女友更好的生活,他比谁都努力。这张照片里他等客户等了很久。多日的疲惫袭来,他竟然在路边累睡着了。者世界上最可怕(最可悲)的是,比你聪敏的人却比你还要努力-------
够了!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直到今天,依然有依赖门第,依仗祖宗,心有不平的庶民,依然只好问候他们的先人,口吐“他妈的”以获得精神上的快感“。社会也总得让阿Q宣泄情绪,活下去吧。
当然,正如鲁迅调侃的那样,国骂甚或还有例外的用法,如表示惊异,表示感动。先生幽默写道:“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吧!’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行的‘我的亲爱的’意思了。“我想,这或许就是那些出身底层工人,后来又坐上”士大夫“位置,作报告满口CN的人群,将国骂当作“口头禅”、“语气词”,而不拘小节的同样的道理吧(犹如蒋介石骂娘希匹)。其实,审视自己,明明也知道国骂的不文明,但有时候也会故意地在自己与曾经的工人兄弟的正常交谈时夹上几个CN,以示自己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工人)出生(时髦点的话,就是不忘初心!),以曾经的“没文化“,”没读过书“,”工人大老粗“为自豪。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要彰显出自己谈吐的”接地气“,以及与”普通百姓“还很”哥们“(其实自己就是普通百姓,抖甚么)。
一场国骂争论,让我重新拜读鲁迅,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我想,如果争论者也都读过先生的这篇文章,那么也许就没有这场争论了。
后注:
第一,写此文并非表示我赞赏国骂,还是应该制止国骂,文明用语的好。只不过,总要给底层百姓一个宣泄的口子。所以,有的时候,听到国骂也就一笑而过,不当回事了。当然,作为语言教育,以国骂作为卖点就值得商榷了。
第二,记得,当时还给采莲老师发过一段打油诗,后来删除了,具体的文字忘记了。大概写的是,蒋介石骂娘希匹,毛有诗词不放屁,百姓纵有万般怨,只消骂句他妈的!呵呵,当官的骂得,百姓为啥骂不得!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