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10月14号 11点 阅读 10157 评论8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订报纸
文/林兴
六十多年前,我在梅陇小学读四年级时,班主任吴老师动员全班同学订少年报。大多数同学积极响应,我心头很热,也想订一份,但全年费用要一元四角,这钱,对一个纯农户来说不是小数。我的书包是由旧面粉袋改制的,铅笔盒是母亲用粗布缝制的长条形的荷包袋。我壮着胆子请求母亲给我一元四角钱时,母亲说:“酱油都没有钱来买,哪有钱给你订报?”
我如实地向吴老师说明情况,他说这个钱由他出。我说这不行!吴老师改口说,钱先由他垫上,等我有了钱还他。
我暗暗下决心,制定了还钱的计划。了解到中药店正在收购中药材,包括蛇皮、龟壳、柴胡、紫苏、桂皮、夏枯草等,我就利用放学后和假日割草的机会,收集这些药材,然后卖给药店。一条蛇皮可换5分钱,一斤干紫苏可换8分钱。我终于积攒到了订报的钱。
报答老师的关爱,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报,这样也能对得起我所付出的辛苦。每当新报来了,我如获至宝,爱不择手。当晚,我在煤油灯下做完作业就读报,将我认为好的句子、词汇、趣味知识等在报上划上记号,然后抄写在一本练习本上,取名《读报笔记》。这本笔记使我受益良多,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要求解释“鹦鹉学舌”,一些同学停留于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的层面,而我说,加上“拾人牙慧还要到处吹嘘”的意思,得到老师的好评。他问我怎么会想到这层意思,我说,少年报上说过的。他连声说:“好,就样读报!”
少年报经常刊载“如何为人”的文章,读了诸葛亮的《戒子篇》。上午第三节下课响后,操场篱笆墙外有卖点心的小贩等候那里,点心有赤豆糕、糯米团等,同学们纷纷去买。点心诱人,腹中亦肌,当我卖了蛇皮,有些钱后,心想赤豆糕从未吃过,很想尝一尝,但一想到诸葛亮那句“俭以养德”的名言,马上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为了切断吃零食的念头,从此我上学不带一分钱。
老师见到少年报使我学习进步,号召同学们向我学习,並上报学校评我为“优秀学生”。六—节,校长亲自为我颁奖,我感到很光荣。
我订了三年《少年报》,按年整理装订成三册,又写了三本《读报笔记》,这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信纸作者:梅陇夕阳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