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10月12号 10点 阅读 10676 评论5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周秦夏商自由行(三)
吕万端
11、鹳雀楼。从带有金戈铁马意味的潼关出发,经风陵渡黄河大桥,由陕西进入山西,沿中条山西侧北行,几十公里后到达文化名胜永济市鹳雀楼。这当然是因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虽小,评价极高,前人称为唐代五言压卷之作,当代伟人毛泽东曾6次手书此诗,以他老人家的才情气派,激赏此诗,可见其妙,楼内毛泽东手书在右,江泽民手书在左,总书记题写的“鹳雀楼”匾高悬楼外。
毛书登鹳雀楼诗
细品此诗,书写观感,所观为,白日西落,天高地远,大河奔流,气势磅礴,所感为,要想看得更远,必须站得更高,启示后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现有思维,提升境界,积极进取,情景哲理,天衣无缝,诗境开阔,诗思深邃。二十个字,高至领袖,低到草民,如我之流,无人不爱,流传千古,真是奇迹!
鹳雀楼高六层,内部陈列主题,一层千古绝唱,二层源远流长,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登顶四望,黄河滔滔,浩荡南下,滩涂湿地,芦苇丛生,夕阳西沉,鹳鸟飞翔,中条巍峨,植被茂盛,周边农田,丰收景象,山河秀丽,赏心悦目。
12、三门峡。乘坐高铁向东行,来到河南三门峡。三门峡得名,源于大禹治水,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的历史传说,而三门峡成市,则由于黄河三峡水库的建设,劳动者大量聚集。尽管三门峡水库争议极大,建成后产生严重问题,还是要看这万里黄河第一坝。站在坝顶中间,一步跨两省,北为山西,南是河南,西看水库,碧水荡漾,波澜不惊,东看泄洪,黄水咆哮,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蔚为壮观,乘电梯下到坝底,贴近观看著名的黄河中流砥柱,激流千年,巍然屹立,实地感受,名不虚传。看完大坝水库,来游大禹公园,在大禹雕像前留影,向这位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致敬。
大禹雕像
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三门峡处于重要位置,古迹众多,故事丰富。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基本陈列《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有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以出土文物展示周虢历史。武王灭商后,封虢仲、虢叔于东虢和西虢,拱卫王室,公元前655年,虢国为晋国所灭,“假途灭虢”、“唇亡齿寒”典故,即源于此地此事。馆后一片平坦土地,禁止任何项目开发,许多精彩古老故事,仍然静静地沉睡于地下。
13、函谷关。由三门峡西行数十公里,来到灵宝函谷关,看什么?古道,雄关,哲人。函谷关与潼关之间,是一条狭窄通道,直线距离约80公里,古道当然长一些,通道西头是潼关,东头即是函谷关,因此,函谷关地势与潼关类似,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兵家必争,战事不断。略举一例,《过秦论》称:“六国之士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函谷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可见地势险要的函谷关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保留的函谷古道,横穿关城向西,为吸引游人,设置了一些战争场面和兵器道具,走了几百米,体验一下,浅尝辄止。
函谷关
登上函谷关城楼,眺望四野,青山逶迤,连绵不断,自然地势,实无坦途,但见函谷两侧,一条高铁,一条高速,一条国道,一条便道,全无道路艰险之感,游人只有在列车不断进出隧道时,才会想起,“崤函古道”,本是道路艰难代名词,而今已成历史。一首当今游客登函谷关诗,甚合我此时心情:“东来紫气出函关,西去青牛祖不还。一门几安天下势,两峰数扼英雄腕。今登新楼无烽火,回眺来路有炊烟。终古战血凝霜处,而今游客笑凭栏。”
函谷关不仅是古时军事重镇,还是文化圣地,先秦诸子的启蒙者,哲人老子,金像高大,气魄不凡,史传在此著成《道德经》,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楹联:“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有点老子哲学意味,到此一游,沾点灵气,少点愚昧,不枉此行。
14、渑池。三门峡向东,来到渑池县,先游县城边的秦赵会盟台,就是那个秦王与赵王渑池会,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维护赵国尊严的地方。在小学课文“将相和”初知渑池此地,蔺相如此人,深深钦佩其胆量机智和人品,今日走过路过,不应错过。来到景点门前,“古秦赵会盟台”碑字迹斑驳古老,有点沧桑感,登上会盟台,亭中碑字为舒同题写,崭新清晰,围绕会盟台的公园不小,可见渑池人对此段历史的看重。唐人胡曾来游后,留下一首咏史诗:“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强秦。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击缶人”。所见略同,所感无异,似代我言,感谢胡曾。
公交不便,租车下乡,参观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距今5000至7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中国考古学研究第一页、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第一页,成为里程碑式事件。久思探访,今日如愿。
仰韶博物馆
博物馆内设三个专题展厅,第一展厅:发现仰韶——安特生与仰韶遗址;第二展厅:灿若繁星——仰韶文化类型与分布;第三展厅:走向文明——仰韶文化的社会与生活,共展出文物263件。展览结束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仰韶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空白,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价值。
看此文字,虽是外行,也知分量,虽然愚昧,也生敬意。博物馆出口处留有一片空间,称之为“冥思空间”,构思独特,用意微妙,有心者参观完毕,不能不浮想联翩:“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15、洛阳。又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代创世,文明之源,天下之中,千年帝都。行前查看相关资料,深感洛阳底蕴丰厚,几天难于看的好,只能跟着感觉走,着眼偏好,按照地图,排出路线,走马观花。
游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现有建筑包括明堂、天堂、应天门,明堂是紫微城正殿,天堂为武则天礼佛堂,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正南门,寓意对应天上天门星座,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场所,洛阳最重要的景观。应天门雄伟壮观,确有气派,一片节日氛围,很多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原来央视2020寻根河洛、花好月圆中秋晚会正在景区录制,游人不得入内,只能外围远观,不见内涵,但见气势。
游览东周洛阳王城遗址。遗址的发现,对了解东周历史及中国古代都城史,都有重要意义。出乎意料的是,在王城广场,看到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一座以原址展示东周大型车马坑、东周王城概况的专题博物馆。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发现,以实物印证了古文献“天子驾六、诸侯驾四”记载的正确性,为研究东周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博物馆内有东周洛阳文明展,一座东周城,半部东周史,东周故事,历历在目。
游览洛阳周公庙。周公是洛阳城市的首位设计师,最早的洛阳城,是在周公指挥下建设的,洛阳人对周公有特殊感情,周公又是儒学开创者,周公庙可称儒学祖庭,两副楹联,评价极高:“礼行四海经天纬地,乐奏八方振古辉今”,“制大礼作大乐并戡大乱大德大名冠宇宙,训多士诰多方兼膺多福多才多艺昭日月”。追踪儒学,岐山、洛阳、曲阜三座周公庙,全部游到。
游览老子纪念馆。走进大殿,老子雕像,面容丰满,体态潇洒,服饰飘逸,传统的老子形象,大殿四周的壁画,描绘了老子一生,楹联:“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是了解老子思想,领略古人智慧的好地方。
离纪念馆不远,有孔子入周问礼乐碑,记录了古代两位最重要思想家的会面,极有思想史价值。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馆长,长期在首都洛阳工作生活,资料丰富,信息畅通,学问渊博,智慧深刻,长于孔子,孔子求教,很好理解,老子智慧,孔子聪明。老孔分别,老子教诲,不要自以为高贵,不要自以为高尚,不要自以为高明,除此“三高”,方好做人。二千多年前,对人性弱点如此洞察,令人佩服。
游览西山龙门石窟和东山白居易墓。西山佛像损坏严重,非常可惜,卢舍那之外,几无可观,但是来游一趟,敦煌、云冈、麦积、龙门四大石窟,至此全部走到,算是一种经历。乐天墓前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所立碑纪念,日本碑文称:“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中华文化,海外尊重,当然高兴,日本对白居易如此推崇,有点意外。回想自己也爱白诗,两首长篇,至今可颂,心中稍慰。纪念白居易诗一首:“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日本在白墓立碑
其他景点,略记数笔,洛邑古城,古色古香,洛河两岸,景色秀丽,九龙柱上,铜鼎高耸,丽景门内,小吃诱人;关林楹联:“神骏赤兔马千里走单骑,威武青龙刀五关斩六将”,概括关羽事迹,既合史传,也有气派;白马寺六祖殿楹联:“心底风帆原不动,镜中色相更何求”,提示惠能思想,巧用佛典,较为确切。
借用一首古诗,作结洛阳之游:“历尽风流古洛阳,花中国色牡丹乡。龙门高矗标声价,嵩岳西来聚祉祥。卢舍那高瞻武后,洛神赋美忆陈王。旧都灵气依稀在,坐使书生吟兴长。”
信纸作者:海上遥远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