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陇夕阳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拷浜捉鱼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10月12号 09点 阅读 10196 评论4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拷浜捉鱼

文/林兴

  一个多甲子前,梅陇处于农耕社会,遍地多溪河。而农民,拷浜目的或是捉鱼,或挖河泥积肥。我们拷浜,是为了捉鱼。

  拷斗是拷浜的主要工具,它由半只无底火油箱装上铁丝斗箍、斗筋、固斗架和竹柄制成。我和弟弟第一次拷浜是在1955年的5月。这天,我和弟弟吃完早饭就带着拷具直奔潘家河。这河最深处不足2米,长有不少水草,岸边垂柳飘拂,芦苇翠绿。

  我们下水拷斗没挥几下,就惊动了胆小的川条鱼直往人腿上撞,吓得红眼子鱼蹦得几尺高,让眼明手捷的弟弟逮个正着。我们浑身是劲,一满拷斗,一满拷斗,不间断地将水往堤外送,其速度不亚于小功率抽水机。河水在迅速减少,河床在一圈一圈地往上露,时间过了一小时,河水已减近半。

  但我们的体力明显下降,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无力。正当我们精疲力竭时,河里出现一个很大的鱼波,弟弟兴奋地说:“有大鱼!”这时我俩好像吃了兴奋剂,疲乏全消,肚子也不觉饿了。

  我们各自吃了一根出门时带的黄瓜,继续下水奋斗。河床很快就要见底,呈现在眼前的是:三四平方米的水面上全是乌青的、密密麻麻的鱼脊,一张一合的大小鱼嘴,正在发出“啪、啪”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鱼儿在号淘大哭,而我们却心甜如蜜。

  我们麻利地将鱼捉进鱼篓或篮子。该捉的都捉了,有鲫鱼、桂鱼、码头鱼、昂嘴鱼、黄鳊鱼、虾、蟹等,花色品种不少,就是不见有黑鱼、鳗鱼,更不见有2斤以上的大鱼。“肯定是钻进泥里了。”弟弟说。我很赞同,我们采取地毯式搜查,弟弟用双脚踩,我用双手搅,很快将一条四斤多重的黑鱼和两条重半斤的鱼从淤泥中赶了出来,捉拿入篮。那天,我们捉鱼15斤。

  第一次拷浜后的一周内,我浑身酸疼,骨头散架似的,两腿抬不高,双手不能举。但一想到捉了这么多鱼,就觉得苦有所值。但是,后来我们吃了不少“不值得”的冤枉苦头。有一次,我们看好的一条河,整整拷了一天,累死累活,结果见到几只蛤蟆。苦头吃多了,我和弟弟悟出一些道道,学会为河“看相”,弄清楚了,凡长满河藻,或水流快,或河床泥僵硬的河,必少鱼或无鱼。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5人点赞

本文作者

梅陇夕阳红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