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老年人一定要践行正确的健康生活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10月10号 22点 阅读 8429 评论10 点赞1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年人一定要践行正确的健康生活观

郑鼎文

2020年 10月10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首次从顶层设计把“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民健康状况的洞察和关注,呼应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今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还说:“在这一次疫病流行的时候,我们毅然地,为了防控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我们办事情一切都从这个原则出发。”而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代,数亿老年朋友如何健康地活着并老有所为,就成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课题。

在此,我着重想说的是:作为老年人,一定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健康生活观。

首先,需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健康观。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关系着生命的质量、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广大老年朋友是年老体衰、疾病多发的群体,更要率先转变健康观念,调整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自己把握健康,以健康的心身安度晚年,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奉献聪明才智。

其次要身体力行,努力践行正确的健康生活观。

国家功勋奖荣获者钟南山院士说得好:健康地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那么怎样做才能健康地活着呢?我的看法是:

其一,坚持锻炼。毫无疑问,锻炼和不锻炼大不一样。前者体魄强健,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后者则弱不禁风,萎靡不振,老气横秋。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锻炼贵在坚持,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如此久久为功,必然身强力壮,活力四射,老而不衰。

其二,调整心态。健康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即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这两个方面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同样的事情,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对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效果。从消极的方面去想,往往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而从积极的方面去想,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可见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非常重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可以化沉闷为开朗,变苦恼为喜悦,变束手无策为左右逢源。所以我们说,学会转换思维方法,灵活地变一个角度去想问题,既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也是调节心理状态的好办法。我们可以这样说:心理健康不健康,关键看你怎么想,那样一想很苦恼,这么一想就开朗。中央一台曾有个“天天快乐”节目,主持人每天一出场就有这么一句话:“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老年人中还流行着这么一句话:“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当然,高兴还要高高尚。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以下三句话: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将来。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意思: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要追求心理健康,要提高生活质量,升华生命档次。简言之,心里调整就是“换一种想法”。从调节心理状态、化解心理矛盾、实现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说: 我们不能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却可以调整心态;我们不能改变挑战,却可以抓住机遇;我们不能改变艰险,却可以学会磨炼;我们不能选择家庭,却可以选择争气;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却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却可以创造未来!

其三,多交朋友。在这方面,许多名人名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朋友丰富人生”(林肯);“友谊是心灵的结合”( 伏尔泰) “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不及一个好朋友”,“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 (爱默生);“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毛泽东);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 鲁迅)。从以上哲理名言可以看出,多交朋友好处不少。总之,朋友是精神寄托,无聊的时候,朋友可以让你不孤单,伤心的时候有朋友安慰你,成功的时候有朋友祝福你,失败的时候有朋友支持你鼓励你,快乐的时候,有朋友在身边你会更快乐。

所以,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要重新融入社会,得到友谊,交流思想,驱除孤独,就要多交朋友,当然,前提是选择益友,找到志同道合、对你有帮助的好友。如此,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必然大有裨益。比如加入文化研究团体,加入太极拳队、歌舞队、合唱团,书画院、上老年大学等等,都可以结识新朋友,获得新的归属感,扩大人际交往圈子,在友谊的天地其乐融融。

其四,老有所为。恩格斯说过:“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费尔巴哈也说:“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事业中寻得天堂”。对于老年人来说,老有所为无疑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活得有成就感和愉悦感,提升人生价值,自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所谓忙碌着也快乐着,就是这个意思。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对于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让晚年的生活发出璀璨的光芒,还是庸庸碌碌地混吃等死?这其实是摆在每一个老年人面前的考验。老有所为在维护老年人晚年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政府把“五个老有”写进了法律,这就证明老有所为的提出不是仅仅宣传或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的一阵风,而是具有约束老年人的法律效力。它的作用是不可动摇的。从科学角度来讲,老有所为也是老年人提高生活品位和生命质量的需要。

其五,以德养生。有句俗话叫做“老活德行少活爱”。孔子认为“仁者寿”,“大德必寿”。 人的寿命长短,好多人以为由营养、运动、睡眠等来决定。其实不仅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常行善积德的人,或者道德修养极好的人,心理健康远超常人。这种精神状态对于延年益寿是很重要的,因此,说大德必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历代医学家们都将修性养德作为养生之首务。医学家指出,厚德诚实的人,心地无私,襟怀坦白,生活坦然,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入。经常做好事的人,情绪开朗乐观,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低,非常有利于身心保健。人际关系和谐,会让人感到温暖而愉快,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舒展,从而使人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的功能调节处在最佳水平。

其六,预防控制。《黄帝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预防为主。确立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各方面经常多加注意,生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虽说很多老年人体弱多病是自然规律,但也有不少老年人老当益壮,大有作为。这与防病和锻炼等因素不无关系。同时,老年人要面对现实,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吃药看病的时段,根据体检或医嘱,该吃的药一定要坚持吃,有病一定要及时治疗。我命在我不由天,道家的这种积极思想,对于我们强健身心、控制疾病是有借鉴的。

最后,我还想说:想想活了100多岁的张学良、宋庆龄、杨绛等人,再想想“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袁隆平、钟南山、李兰娟等当代楷模,我们老年人对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健康生活观,一定会增添信心,充满愿景。

(为宝鸡市卫健委召开医养结合健康生活座谈会而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习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5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5人点赞

本文作者

郑鼎文

桑榆晚红,爱好写作,著书九本。 讲学四百场,受众百万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陕西省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