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竹枝词里的老城厢园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14号 08点 阅读 25056 评论7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海老城厢文庙魁星楼绘画  (图源网络)  (浦江客读史53)

 


【浦江客读史】竹枝词里的老城厢园林

——“风土习俗”之五:上海老城厢园林

 


       “半亩松篁绕画堂,潺潺流水日浮香。此间饶有山林气,胜似寻常游戏场。”

       “水成培塿水无源,小筑亭台绕短垣。沪上难寻山水胜,清幽且入半淞园。”


       这是两首出自民国初年上海的竹枝词,诗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年上海老城厢的著名园林——半淞园。

       半淞园建园于民国七年(1918),南临黄浦江,风景绝佳。因水域面积过半,故取杜甫诗“剪取吴淞半江水”句为名。园内大岛、环岛河、大假山皆为人工开凿,故竹枝词说“水成培塿水无源”,所谓“培塿”乃人工堆积之小山丘也。

       园内布置颇为古雅,有江上草堂、枕流轩、碧梧轩、藕香榭、水风亭、群芳圃等景点。园内还有龙舟竞赛、骑驴、桌球、戏曲与赏花等活动,中西餐饮亦一应俱全,“此间饶有山林气,胜似寻常游戏场”说的就是这种场景。

       当时,一些公众及社团常假此举行活动。最值得历史记忆的是:1920年5月8日,毛泽东曾在半淞园里欢送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并留下一幅极其珍贵的照片。可惜的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半淞园和整个城南一起大半毁于炮火。如今,只留下了半淞园路名让人怀念。

       上海老城厢,位于上海城区之南。从北宋天圣元年(1023)的征收酒税机构上海务,到民国元年县城厢上海市,老城厢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明代起,老城厢地区就兴起造园之风,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闻名的有豫园、露香园、也是园、日涉园等私家园林。据史载,至清朝末年,老城厢历时350余年共建造园林30多座。

       老城厢早期园林为中国传统风格,大多属宅第庭院,小中见大,构思精巧,注重遮景、透景、借景,融小桥流水、山石水榭、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珍木于一体。上海开埠后,欧风东渐,老城厢园林出现了西洋化的倾向,布局也取“中西合璧”式,讲究中轴对称,园中出现了大片草坪。老城厢园林不仅有楼台亭阁之胜,而且有山水自然之美,是沪上文人吟诵的题材。

       露香园,原为明嘉靖进士顾名世私园,园内“露香池”三字为赵孟頫手迹,遂以名园。池上南面筑亭甚为宏敞,三面皆栏,波影天光,赏心悦目,游客以为不下于秣陵莫愁湖之胜碁楼。

       文人有竹枝词赞曰:“露香池石子昂书,万竹山居东开凿渠。名士风流多巧技,绣精墨雅芥成蔬。”“万竹山居”为露香园曾用名,末句指露香园顾绣及酱菜久已驰名。

       “澄波卷碧漾红芙,秋水亭如在玉壶。向夕画栏开南面,溪山不让莫愁湖。”前二句说露香池“浚池为巨浸,植菡萏其中”,池上亭子额题“秋水”。

       也是园,又名南园,原为明天启年所建,与豫园同为上海名园之最。有一首竹枝词简述了园子来历:“也是园原渡鹤楼,池通潮汐水声幽,城南迭住乔曹李,改作珠宫课士流。”说的是园中叠石凿池,池通潮汐,水声汨汨。园子换过乔、曹、李姓三位主人,道光八年(1828)葺为蕊珠书院,月课诸生。

       更多的竹枝词赞美了也是园的幽雅环境。“趁凉侵晓到南园,风飐池莲带露翻。倚遍曲栏杆十二,小桥虹卧射朝喧。”这首诗描述了园中翠竹苍古,多植红荷,饶山林之趣。小丘隆然,旁筑精舍亭榭,曲槛雕栏,有小桥流水之雅。

 

 

(上图)《申江胜景图》中的豫园萃秀堂、大假山;(下图)也是园

 


       豫园,是上海园林之秀,所谓“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是也。有二首竹枝词记述了豫园历史,其一曰:“引年归里老尚书,方伯娱亲拓故居。池石亭台今改变,豫园一记丰成虚。”其二曰:“东园亭榭依英关,更辟西园碧水湾。移石曹园重布置,邑人来此当游山。”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朝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为愉悦其父潘恩开建豫园。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因不惧强御,疏劾徽王朱载埨贪虐,伊王朱曲楧骄横而名声大震,故诗中有“老尚书”之尊称。万历五年(1577),豫园落成,有亭台楼阁等30余处,园中大假山,为江南假山中的大手笔。清乾隆年间,潘氏衰微,园亦废圯,由同乡购城隍庙,辟为西园,重加修筑,历二十余年完成。“移石曹园重布置,邑人来此当游山”诗句反映了当时的情景。园中内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名为东园。厅前假山,山石嶙峋,东园虽小,但极精致。

       豫园也见证了上海经历的烽烟战火。鸦片战争时,英军曾占据东园为司令部,“东园亭榭依英关”一句即指此事。咸丰时,豫园点春堂曾是小刀会指挥部,英法军镇压太平军时豫园曾为屯兵处。战火中,豫园一再遭致火劫破坏。至同治年,始又重加修葺。

       可惜的是,老城厢历时350余年建造的30多座园林,仅剩下豫园一座了。解放后,豫园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大力进行修复,并将豫园与内园连接起来,至1961年竣工并对外开放。如今,园内园外诸胜交相辉映,游客络绎不绝。豫园遂成为东南名园,上海揽胜之一。

       对诸多废圯园林,我最感痛惜的是半淞园。不仅是它的革命史意义,还有它独具的风景特色。可以设想,临江而坐,见那“半亩松篁绕画堂”之景,听那“潺潺流水日浮香”之声,是一种何等惬意的享受?!故建议有关部门能否将重建半淞园列入规划,早日让半淞园与上海市民见面。

 

 

 

 

       注:本文所说的“城南”系上海市原南市区老城厢地区。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北宋时期出现了上海早期的居民聚落和官方机构上海务,南宋时期形成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建立上海县,从此成为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老城厢地区荟萃了众多名胜古迹。

       注:竹枝词起先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形式,具有记述当地风土人情,保存地方民俗和乡土气息的“以诗补史”文学功能。上海竹枝词也是一部“诗性”风土志,它的题材内容主要包括上海的风土民俗、历史掌故和社会变迁以及山川形胜、时尚百业等,构成了上海地域文化传统与地方性知识的表述,是当之无愧的“诗性风土志”的代称。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